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天然气市场健康发展很关键

添加时间:2013-05-16 10:27:06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2013年1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十二五”规划加大了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力度:2015年高排碳的煤和石油占一次能源的比率将比2010年降低6.9个百分点,而低碳的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相应增加6.9个百分点。

  落实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不是单靠给各省下压能耗和燃煤总量指标就可以实现的。还必须针对各地普遍存在的观念误区,以及影响能源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和种种生产关系层面的问题,采取全局性的“顶层设计”和措施。

  首先,充分认识天然气对保障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在”十二五”不可能继续依靠多烧煤支撑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唯一出路是快速发展和高效利用天然气。“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的首要之点,是在上千个有条件的新区以天然气冷热电联供DES/ CCHP的高效、科学用能模式,替代冷、暖、热、电、汽分产分用的传统模式,并且把“十一五”推广应用的热电联产CHP改造提高到冷热电联供CCHP。这可使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从传统的40%—50%提高到70%以上。

  “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的另一个主要战线是交通运输领域。交通运输的能源革命的重点之一就是燃料的低碳、多元化。其中,在近10年内最成熟、最经济、最有效降低尾气对大气污染的途径就是C/LNG用作交通运输燃料;特别是LNG用作车、船燃料、大幅度替代柴油。因为此项技术已经成熟而且装备国产化,运营市场化;相对于柴油的巨大经济和环境优势使相关各方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由于LNGV价值链包括设备制造、LNG供应、加注站布局和运输公司的参与等多个环节,只待政府的推动和支持的“画龙点睛”之笔。只要政府在标准规范的制订和政策支持上及时跟上,最近几年必定会有井喷式的大发展。

  其次,转变观念,消除误导,正确宣传中国天然气发展前景。媒体一直宣传“中国的能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因此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的观念,以致至今许多人还在质疑:中国有那么多天然气吗? 是到了澄清误导的时候了。首先,中国年燃煤量已占世界一半,碳排放年增量已占世界70%,从现在起必须控制燃煤总量,否则难以实现2020年碳强度降低40—45%的承诺。其次,中国并不“少气”。中国的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还处于“青年时代”,家底还远未摸清;中国的煤层气、页岩气资源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起来足够用上百年。中石油技术经济研究院最近的研究表明,保守估计到2015年和2020年中国天然气将供大于求分别达585 和920亿m3/a。

  第三、客观认识决定中国天然气国内消费价格的内外因素。数据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使国产气满足总消耗量70%以上的需求。问题是目前在天然气价格机制方面的改革滞后和观念混乱,严重制约着正确决策的出台。由于天然气同石油一样属于战略物资,自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机”开始,其国际市场贸易价格就越来越脱离“成本加利润“的水平,而更多受到地缘政治、金融投机等因素的左右。长期以来,天然气国际贸易价格同国内生产成本、消费价格完全是两回事。在进口气价方面,2012年1—11月统计,中国LNG到岸均价为2.55元/m3,气化后加上利润约为3.0元/m3;进口管道气均价2.46元/m3。加上长输费,到达东南沿海的成本约为3.5元/m3。 在国产气价方面,目前国产天然气出净化厂的全成本约1.0元/m3。加上资源税和自西向东的长输费,到达东南沿海的成本约为2.1元/m3;加上利润也不超过 2.3元/m3。这样,即使以2.3元/m3的70%三大油气公司国产气对冲30%的3.5元/m3的进口气,东南沿海各省门站价也完全可以保持在2.66元/m3左右。按照2011年12月26日发布的天然气“净回值法”定价机制试点,广东最高门站价2.74元/m3、广西2.57元/m3,若在此基础上放开发改委按计划经济模式对上游出厂价的管制,总的情景与上述分析是非常吻合的。

  按照国家能源局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办法,各省内天然气大用户距离国家主干管网400km 以内的管输费应不超过0.15元/m3。那么,广东的发电和大工业用天然气的终端用户价格将不会超过2.9元/m3。这个价格,是下游所有用户都能够承受、并且可以促使下游市场快速发展起来的。这就是“市场净回值法“的本意和可实现性的依据。

  第四,从战略全局高度协调利益关系、坚决理顺天然气定价机制。但是改革深化会触及各个利益集团。2011年12月26日天然气价改方案发布后,上、中、下游几大利益相关方纷纷表述了自身的利益诉求,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博弈。省、市两级管网(燃气)公司在“最高门站限价”基础上要求加收合计0.60元/m3左右暴利性附加费用。以至于天然气发电、工业和建筑物燃料等占天然气下游市场60%的用户处在了“被加价”的弱势群体地位。这将导致天然气发电的成本远远超过上网电价,连同天然气冷热电联供项目都处于亏损状态的局面。连国家能源局的人士也表示:天然气供应绝对能够保证,但下游市场能否拓展起来值得忧虑。

  在这种局面下,为了保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天然气下游市场的拓展这个大局,政府应当尽快出手制订法规,明确各省组建的管网公司应定位为管理机构,而不能借机增加一级交易平台、形成新的垄断利益集团。同时明确城市燃气公司的特许经营只限于居民和商业用户范围,不能凭借垄断地位向特许经营地域内的发电和工业大用户收取同分散的居民用户一样的气价。并且通过规定城市各级管网投资项目收益率来测算供气成本,保证城市燃气公司作为公用事业经营者而获得合法、稳定、低回报的收益。

  第五,正确制订中国天然气发展长远战略。在这种局面下,坚持天然气下游的“市场净回值法”定价,同时放开上游生产商出厂价的管制,就能够加速国内各类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并在三大公司不亏损的前提下以价格较低的国产气对冲价格较高的进口气,使国内天然气下游市场价格保持在相对较低、用户能够承受的水平,促进下游市场快速拓展。

  与此同时,70%的自给率也使我们在天然气国际贸易市场上增加议价能力,处于主动地位。在市场上永远是:你越是缺乏,他越是抬高价格;你越是可买可不买,他越是愿意降价出售。自产气足够多,中国在管输气和LNG两个市场上就能够游刃有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两个市场的价格走势。也才能够克服目前很流行的“天然气将大幅度涨价”的恐慌情绪;助力下游市场的快速拓展。

  用好天然气是中国现阶段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加速国产气的开发并使之占消耗量的70%以上,坚决理顺下游市场的价格机制,是促进天然气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抓住关键,才能把中国能源和环境这盘棋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