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下海”磨难多 政策扶持应适度
添加时间:2013-05-13 11:08:33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我国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在2015年达到5GW,并且形成海上风电的技术体系与完整的产业链。而根据中国风电协会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共计389.6MW,完成率仅为7.792%。且自首批海上风电招标以来,江苏沿海的滨海、射阳、东台、大丰四地的四个项目无一动工,第二轮特许权项目更是遥遥无期。如此状况下“十二五”海上风电发展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
海上风电发展为何如此缓慢?
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力:2010年9月国家能源局组织了江苏省盐城市海域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总建设规模100万千瓦。本以为此次四个项目也会顺利建设投运,但在海域使用权方面,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限制。其原因为国家能源局仅给予了项目开发权,在海上风电场规划中的建厂选址与当地的航道、滩涂围垦地区、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发生冲突,导致包括:测风、地质勘探、测量、可研报告等文件的变动,随后还要通过海洋部门、海事部门、国土部门、电网公司的签发,才能再次上报到能源局给予核定,如此繁琐的流程使得项目建设一拖再拖直至如今。
海上风电场造价昂贵:海上风电场通常是指水深10米左右的近海风电。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具有资源好、距负荷中心近、发电效率高、不占用土地资源、风沙天气少,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大等优势。但相应的是,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高。根据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可研报告,海上风电建设投资约为陆上风电场的两倍左右。同时,由于风电场建于海中,维护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运输工具,并网也需要进行额外投入,这更进一步的提升了建设成本。虽然海上风电补贴电价明显高于陆上风电,但是海上风电补贴为3年期财政补贴,三年之后政府将对其“断粮”。根据上海东海风力发电公司数据显示,东海大桥风电场投产三年至今,年平均利润总额5396万元,但每年有近4000万元利润来自于政府补贴。“断粮”之后的海上风电运营情况,仍需持续观察。
新能源产业正在经历寒冬,对于新市场的开拓,投资商们情绪上是高涨的,行为上是比较克制的。所以投资商的观望态度亦是导致海上风电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政府积极推动海上风电
2013年第一季度,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修订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新能源条目中增加了“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和“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制造”两个项目,用以鼓励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
业内人士称,三年前国家能源局对于海上风电建设的难度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第一批特许权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但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发展,与海洋、海事、国土、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应当有利于海上风电的建设速度。目前在上海,将有东海大桥项目二期、临港一二期共40万千瓦的项目储备;在河北的河北建投和国电电力共有50万千瓦项目。而在广东的南方电网与粤电集团牵头负责的分别位于珠海和湛江两个总计40万千瓦的项目;在福建,龙源电力拥有40万千瓦的项目储备的一期5万千瓦的项目以及福建投资集团在莆田平海湾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均已获得路条。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而政府过度的扶持亦会造成新能源企业市场调控力的下降。如今的海上风电市场是刚刚开发的新市场,在为完成“十二五”风电规划中,政府对其进行政策性扶持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不仅仅是以量取胜,我国陆地风电装机量世界第一,弃风限电亦是世界第一的前车之鉴,是对海上风电发展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