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国网公司等释疑:这740亿元究竟花得值不值?

添加时间:2013-05-06 11:06:16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有媒体以《国家电网740亿华东联网项目被指浪费 审批涉违规》为题,引述多位老专家意见,对正在建设的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项目发出质疑,称其“审批过程违反国家要求、项目缺乏必要性、存在安全隐患等,或对国家资金造成浪费”。这就把一直纷争不息的特高压议题,再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所谓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项目,即国家电网公司规划中的“华东特高压环网”,加上今年4月开工建设的浙北—福州工程。前者包括在建的淮南—浙北—上海工程(南半环),预计今年10月投产;淮南—南京—上海工程(北半环),正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咨公司)评估中。3个工程建成后,华东四省一市电网将实现紧密联接。

  根据国家电网上报国家发改委的资料,华东特高压环网北半环,静态投资260.5亿元;南半环,静态投资185.4亿元;浙北—福州工程,静态投资298亿元。其中,主网架投资636亿元。

  无论是743.9亿元,还是636亿元,都是天文数字。如此巨额投资,究竟花得值不值?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被质疑的另一方——作为工程业主的国网公司,以及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有关人士,以期厘清事实。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系统性问题

  在反对者的质疑声中,最核心的理据之一就是,华东电网现阶段遇到的安全问题,特别是“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不用花750亿元来建设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解决”,而是有更加廉价和有效的替代方案,即优化现有主网架和电网结构。

  “对特高压交流网架建设的必要性,一直有不同说法。”长期从事电网工程可行性评估的电规总院规划中心主任佟明冬认为,特高压交流网架有其技术上的优势,“形成网跟建几根线相比,安全可靠性当然更好”,但“也有造价高的问题”。对其经济性,他说“要看目的是什么”。国家强制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上世纪80年代初出台,90年代经过修订,但“三道防线”的中心内容没有变。“现在停电,所引发的后果和反应跟那时是大不一样的。”

  针对核心的短路电流问题,国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解释,短路电流是指线路出现短路情况下的电流,“这时电阻为零,电流加大”,需要用开关切断故障支路,“而开关的切断能力是一定的”,目前最大是63千安,这是电网运行所允许的短路电流上限。

  张正陵指出,“电网的发展和短路电流的增长是一对矛盾”,一方面为了保负荷,一回线不够建两回,两回线不够建三回;另一方面,现有500千伏线路建得越密,短路电流越大,因为“建的线路越多阻抗越小”。这样只能采取停运已建成线路、线路站外搭接(拉串)、换开关等控制措施。停运线路在降低了短路电流的同时,带来另外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原本加强的电网结构被破坏掉了。所以“这是把双刃剑”。

  张正陵介绍,目前华东电网已有接近30%的厂站500千伏短路电流超标,最大短路电流超过80千安;而随着负荷密度的增加,短路电流还会进一步增大。计算表明,2020年采用500千伏主网架方案,华东将有超过44%的变电站短路电流超标。对付这种大面积爆发的系统性问题,还采用上述“廉价”的技改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不行了”;必须要用技术升级的手段,系统性解决。他解释,华东主网升到特高压之后,可以将500千伏电网按功能合理分区运行,这就把500千伏之间“手拉手”的线路停掉,这一层面电阻互串的就少了,全部500千伏厂站的短路电流都能控制在设备允许值以内。

  未来电网安全不能建立在经验基础上

  “解决直流馈入的问题,对现有华东电网进行改造就可以实现,成本是建设交流特高压环网的1/10”,成为反对者质疑的另一理据。

  所谓直流馈入,是指华东地区用电需求大,从其他地区直流输入的电力越来越多,华东受端电网承受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汤涌表示,现代电网应该说是最复杂的人造系统,“比登月还要复杂”。这么复杂的东西,要掌握它、理解它,光靠经验是不够的,“我们不能把未来二三十年的电网安全构建在经验基础上,而是要去验证它”。

  他说的验证,就是仿真,“因为电力系统实时运行,是不能停的”,只能仿真验证。

  位于中国电科院的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具有技术和规模都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电网仿真模拟系统。“我们构建了具有11000多个节点、35000多条支路,涵盖水、火、核、风等各类发电机组的仿真数据平台。历时3年,先后进行了10万多个故障仿真模拟计算,然后再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三级标准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仍维持500千伏主网架,溪洛渡-浙江特高压直流建成后,送入华东电网的直流达到7回,华东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的风险极高。一旦其中2回特高压直流同时故障,需要切除华东地区1000万千瓦负荷,相当于上海1/3的地区要停电,“后果不堪设想”。

  汤涌分析,目前,华东电网建成特高压直流2回、在建1回、开展前期工作1回,建成±500千伏直流4回,落点均在长三角地区。预计到2020年,华东电网负荷将达到3.6亿千瓦,意味着500千伏网架下将有多达19回直流馈入,“如此大规模区外直流送入,它能不能承受得了?”汤涌表示:“专家凭经验说‘现有的华东电网完全可以承受直流输电,不存在安全问题’,那是一厢情愿。”

  仿真结果显示,华东特高压电网建成后,与区外电力形成2个以上特高压交流通道,形成“强交强直”、交直流并列输电的格局,即使两回直流故障,也无需切除负荷,不用停电。此外,汤涌透露,华东特高压网架还可以保障华东沿海大型核电群运行安全,并承接未来江苏沿海大风电基地的清洁电源。

  “这能说是‘无电可送’吗?”

  华东四省一市之间电力交换能力并不强,所以“华东交流特高网架建成之后可能面临‘无电可输’的命运”。反对者以一系列数据实证的这一结论,是对该工程颇具杀伤力的不利因素之一。

  韩丰,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作为承担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项目设计的主角,她对“无电可输”的说法露出一丝苦笑:“实际上电网的建设,不完全是跟着电源在走。网架的形成,有输送电力的需要,也有保安全的需要;还有最大的一个,是转移功率的需要。”

  她以北半环为例说明:随着长江、淮河两岸经济发展,受交通、航运、航空、江面宽度等影响,输电线路跨江走廊资源非常紧缺,其中江苏跨江点仅剩余2个。她提到无锡那个点,“甚至要派员工去看着,说‘这是我们的走廊’,以防违建”。苏北苏南过江通道,现有4条8回500千伏线路、900万千瓦输送能力,而北半环仅利用1个走廊资源,可将其提高到1600万千瓦。同时,西电东送到江苏,现有3条6回500千伏线路、900万千瓦输送能力,要承接皖电东送安徽淮南煤电基地新建电源600万千瓦,转移能力还需要近1600万千瓦。长远看,华东地区2020年接受区外电力1.3亿千瓦,加上区内沿海的风电和核电群,其中直流输送8700万千瓦,特高压交流输送4300万千瓦,特高压交流主要通道每回线路平均功率达到400万千瓦以上。“这能说是‘无电可送’吗?”

  张正陵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初,220千伏升级到500千伏的时候,“碰到的问题和现在的特高压一样”。“你把现在反对的专家所提疑问都对着当时的500千伏,各个都能命中目标”——220千伏也是要拉串、停运、换开关。“但到了大面积系统性爆发的时候,电网的升级就成为必然”。所以到80年代初500千伏电网出现,它建成之初也是“无电可送”:我国第一条500千伏线路平武线(平顶山-武汉),全部是进口设备,一万美元一公里,送出能力只有30万千瓦左右,主要为解决武钢一米七轧机的冲击负荷。“后来随着葛洲坝、三峡建起来,500千伏成网了,现在送到100万千瓦”。

  第三方评估:必须还是可有程序

  除了必要性争议,“突如其来的核准”和“迟到的评估”也是反对者据以成理的有力事证。

  记者经查阅得知,我国现行重大项目审批制度,其实并非根据所谓“业内认可的流程惯例”,而是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据此出台的国家发改委2004年颁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项目核准机关在受理核准申请后,如有必要,应在4个工作日内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

  国网方面介绍,所有的特高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经过了可行性研究、各级政府出具支持性文件等必要的评估程序。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技术方案比较、造价水平分析等重要评估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现为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作为项目核准的支持性文件。核准前,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部、水利部等国家主管部门,对项目用地、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方案等进行专题评估,省级政府主管部门还要出具防洪、地质灾害、地震安全性等评估意见。上述核准支持性文件共10项。

  在此情况下,国网方面认为,特高压项目没有必要每一项都再委托第三方(实际上已是第四方)评估论证,而这个评估,按上述《决定》,并非必须程序。其理由如下:特高压技术已完全成熟,设备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今年1月“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即是明证。发展特高压先后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北部能源输出省和东中部能源输入省都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通过国家验收,安全稳定运行4年多。

  “特高压工程建设已转入正常核准程序,在完成各项必需的核准评估程序基础上,再委托第三方评估,实际上已经没有必要了”。即便这样,华东北半环工程,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出具评审意见后,又安排了中咨公司评估。但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8个月,评估还未完成。所以事实是: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正在评估的并没有核准;已经开工建设、核准建设的,发改委并没有委托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