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风电投融资体制机制的三建议
添加时间:2013-04-17 12:00:47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近三十年来,我国风电发展经历了早期示范、产业化探索、产业化发展和大规模发展等几个阶段,财税扶持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从早期的强制性收购、还本付息电价和成本分摊,到风电特许权招标和费用分摊,再到上网标杆电价、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等,政府财政对风电的政策性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风电的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风电并网容量达到6083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3%,居世界第一位。
风电投融资现状
风电投融资规模迅速扩大。从投资规模上看,“十一五”以来,风电投资规模逐渐增大,由2006年的62.4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39.88亿元,风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比重也由2006年的2%增加到2010年的26.2%。但受风电全行业利润下降的影响,2011年风电投资额为903.21亿元,投资占比23%,风电投资总额和投资占比双双下降。
风电投资主体仍以国有企业为主。截至2010年度,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的风电容量达到2992万千瓦,占全国总建设容量的78%;
政府对风电的补贴力度逐步加大。政府财政政策性补贴从2002年的1.38亿元加大到2011年的110亿元,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风电投融资政策逐步完善。政府制定了乘风计划、双加工程、国债风电项目、风电特许权招标等政策,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形成了中国促进风电发展的完整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框架体系,在风电产业的技术研发、风电场建设、风电产业配套服务以及风电“走出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风电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风电发展出现新增装机规模减缓的趋势,风电自2005年以来连续五年持续升温的趋势在2011年已经开始出现转折。由于“送出受限”、“弃风”、“减出力”等问题愈演愈烈,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下降,风力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风电投融资模式单一、外资利用比例很少、高度依赖银行贷款、融资开放程度低。差异化和优惠融资政策以及针对风电等新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异化和优惠融资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存在较大缺口,资金调配时效差。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附加补贴缺口已有200亿左右的资金缺口。现行电价的诸多问题,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加之部门间政策不配套,出现了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定为企业收入征收所得税等现象,使附加资金大量缩水。
目前对风电的支持政策上对政府采购、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手段采用较少。增值税政策实际上没有对风电的特殊优惠,无论是从增值税税率优惠到8.5%,还是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抵扣,均未体现预期效果。此外,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对增加风电发电量、加强风电的并网输送等系统的政策措施也并不完善。
完善风电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建议
一是完善并强化促进风电发展的财税政策。风电企业经营期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即征即退100%,继续实行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风电项目资本金比例降至15%,并提供30%的财政支持。以税收抵扣的形式简化风电补贴程序和机制,将增值税抵扣部分由中央部分的增值税承担。
二是营造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融资环境。建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为补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构建风电企业融资平台,采取发行股票和中长期债券等资本化方式拓宽风能产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完善民间融资机制。建立国际金融机构节能减排项下的项目融资、风电项目融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电电力投资基金和企业债券融资、风机设备融资租赁、碳金融及衍生品和电力期权市场等多种模式在内的完整融资体系。
三是健全鼓励风电发展的补贴和金融政策。完善风电及配套工程的补贴政策,重点对海上风电项目、风电并网投资以及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实施风电投资补贴;完善电价补贴策略,增加电价补贴资金来源。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探索构建我国的碳金融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