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应因地制宜
添加时间:2013-04-11 11:12:14
来源: 国际新能源网
采访中记者发现,推行垃圾分类虽然阻力重重,但在不同地区,由于人口、产业结构不同,适用不同的减量分类模式往往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尤其是市中心地区和郊县,适合采用的方式往往各有特色。
市中心代表:大木桥路485弄
居民当垃圾分拣自愿者,提高参与度
在徐汇区斜土街道,尽管垃圾分类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小区找到适合自身的模式,大木桥路485弄的大四小区即属其一。
日前,在街道市容管理所所长王华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该小区的垃圾分类居民自愿者张建方。这位55岁的中年男子由于家里离小区垃圾站较近,便自愿帮助对垃圾进行分类,虽然每个月能获得一定补贴,但他表示自己的行动并不为钱,而是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般每天上午七八点,下午三四点垃圾比较多的时候,我会把其中一些混装的垃圾袋拆开分拣,这个活并不累。”张建方说。
既是居民又是自愿者,张建方特殊的身份对小区其他居民产生了一定的触动。如今,在他的帮助下,加上小区居委会的平时宣传,大四小区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比例已达30%。
郊区代表:奉贤
人吃菜,菜变肥,肥施田,田养牛,牛产奶
奉贤海湾镇燎三路,一座被外墙围绕的小院子里,装着一台如同巨型甲虫的机器,“甲虫”之首由输送链和粉碎、脱水装置组成,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它们负责将运来的菜场垃圾绞碎、“挤干”,随后送往自己的“身体”——一个一人高、四五米长的巨大容器内进行“生化发酵”式消化。
像这样的机器今后将在奉贤全区推广。“按照减量5%的目标,如今每个月需要减少生活垃圾40吨,而全区有48个菜场,每天产生的菜皮烂叶等能满足这个要求。”奉贤区市容署署长王桂权表示,今年的计划是在全市安装13套餐厨垃圾的处理设备,到时全区菜场收来的菜皮等都能就近找到处理点。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机器将构成奉贤区设想中的封闭式“餐厨垃圾资源循环链”的关键一环。“我们和市区不同的是,这里有一片广阔的奶牛场。当菜场垃圾集中后,它们与奶牛粪混合,进行生物分解之后,所得的肥料可用来养殖蔬菜和玉米,而玉米、蔬菜产量增加后用来喂养奶牛,奶牛就可以产生更多、更优质的牛奶。”王桂权在谈到如此一个“人吃菜,菜变肥,肥施田,田养牛,牛产奶”的循环链时,特别自信。
如今,技术障碍已不存在,全区待增加的生化处理装置的招标工作也即将于本月中旬举行。燎三路的那个试点机器,日前也经过了试运行,成效显著:3吨餐厨垃圾扔进去,3-5天后能产生1吨介质土;而如果将纯的6吨菜皮果皮扔进去,最后产出1.5吨介质土,减量与资源再利用,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