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能源供应体系变革不能一蹴而就

添加时间:2013-04-07 17:07:02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WWF)曾经做出“205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乐观预测。其中,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水力发电都将成为主要的电力来源。考虑到风能和太阳能的不稳定性,更有效地储存和输送能源的智能电网将应运而生。在其他可再生能源无法为飞机、船舶、载重车辆及需要很高温度的工业加工工艺提供燃料时,会使用到生物能源,比如液态生物燃料和固态生物质能。不过,笔者认为,这美好的愿景意味着能源供应体系的完全革命,也意味着社会利益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这样大范围的变革是很难实现的。

  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87%的比重,仍然是能源供应体系的“绝对明星”。首先,从就业角度看,每种能源品种的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工人从一种能源品种转向另外一种能源品种需要学习大量的新知识。短时间内全面推行可再生能源,不但面临着技术人才的短缺,也可能导致原有产业工人大量失业。其次,能源项目一般都具有时间跨度大、投入资金高等特点,所以,对于未来进行规划时,也必然会考虑到现有能源供应设施的服役情况。“完全抛弃传统能源设施另起炉灶”的做法显然是不行的,这样不但会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而且会增大能源供应的风险,形成新的不安全因素。最后,从现实的经验来看,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德国花了大约50年的时间,才使煤炭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的比例从略大于60%下降到不足30%。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凭借自身产业结构合理、能源技术进步等优势,德国已经走在了能源供应清洁化转型的前列。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实际上是逐渐加深的,因为在能源价格并未包含或反映环境和生态成本的今天,化石能源还是最经济可行的选择。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能高估先进能源技术的落实速度。如果在供应端,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水电、生物质能以及海洋能发电将提供未来所需要的全部能源供应,那么在需求端,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业等领域也必须发生新的技术革命,而作为联结供应和需求的能源基础设施的电网,面对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大、分布广、能量密度低”等特点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挑战,也需要进行一场巨大的革命。

  能源体系的巨大变革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风险较大,因此资金来源亦是“100%可再生能源”愿景面临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技术的国别差距: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并不均衡,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生产、部署上占有绝对优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只能依赖于国际援助才能建造少量可再生能源项目。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国际谈判中遇到了僵局。受这一现实制约,广大发展中国家很难享受到可再生能源的实际好处。如果强制推行“能源供应非化石化”的要求,会有相当一批发展中国家陷入能源贫困。

  能源供应体系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现实是复杂的,变革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