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广西投资兴建20座太阳能发电厂
添加时间:2013-04-07 10:34:51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正在艰难进行劳动力结构转型的富士康,过分倚重代工的模式也开始遭遇增长天花板,业务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
近日有消息称,台湾鸿海集团(下称“富士康”)将在广西投资兴建20座太阳能发电厂以及5家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这是鸿海传出将斥资人民币1000亿元在山西、江苏两地投资太阳项目后,在太阳能产业又一项大手笔投资。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富士康选择在低点进入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从发电工程和制造业来看,过去光伏发电站基本都是在北部、制造业分布在东部地区,现在富士康可能刚好抓一个空,广西无论在发电设备制造还是在安装都是发展慢的地区,地方政府愿意为光伏产业提供优惠条件,但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富士康希望可以以动力锂电池、LED、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公司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产业升级。”富士康内部人士说,除了光伏产业,LED、锂电、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都是富士康在大陆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成为郭台铭布局富士康扩大内销市场的战略性举措之一。
西进抄底?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富士康广西产业发展计划及建设项目推进工作方案》。《方案》确定了领导小组成员,提出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研究制定富士康广西产业发展计划,重点推进富士康集团研发中心、4家电视机生产企业、20座太阳能光伏发电厂、5家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1500家电子商务体验店及广西扶贫项目。
广西太阳能协会会长赵福中表示,目前广西的太阳能投资产业相对比较落后,主要是低层次和规模小,富士康的进入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相关产业的投资。“从光伏层面来看主要集中在桂林市兴安县有两个规模的公司,从光热层面看,在广西桂林、柳州、南宁、梧州等地都有,但规模都不大,工厂投资都在千万以内,产值3000万以内。”
“不过去年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方面都有一些长足的发展,一个在生产环节、设备环节,都在桂林兴安。另一个在电站方面,不生产,只做安装组合。”赵福中介绍说,目前广西本地的光电安装还是比较少,整体来说,广西的太阳能行业发展得不快,技术层次不高、规模也不大。
但恰恰是这样的投资环境对于富士康来说也许“最适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越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越会给出招商引资的优惠,包括土地、税收、能源等。这足以吸引到从不做亏本买卖的郭台铭。
而一家太阳能电池企业的负责人则认为,兴建太阳能电厂最大关键是土地和并网发电,富士康在大陆各地都有庞大生产据点,兴建太阳能电厂的土地和资金都不是问题,选择广西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在广西已经有部分投资,在产业链上下游更容易打通。
成败难定
在光伏产业上的试水,富士康从2011年开始的。
2011年8月,山西大同市政府与富士康集团、保利协鑫集团签署了新能源产业项目合作协议,展开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等项目。2011年12月,富士康子公司鸿海精密曾公告,为扩大内地太阳能产业布局,在江苏阜宁投资3000万美元成立富昱能源科技,发展太阳能电池。
“富士康在光伏电池的布局,是为了形成一条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光伏产业链。”富士康一位内部人士指出,富昱能源科技的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线首期规模为400MW,整个光伏产业园区项目占地约3万亩。
而当时阜宁县《扶持鸿海集团新上光电光伏产业的意见的通知》显示,鸿海集团当时在阜宁招工总计5万人,并引进了10位国内外知名太阳能光电产业领军人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由于产能过剩,目前大陆许多全新的太阳能设备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加上太阳能企业也在大规模裁员,对善于控管成本的富士康来说都是个机会。
在2011年以来,光伏行业陷入低谷,众多企业陷入亏损泥潭,日子难熬。当年的第三季度,晶澳太阳能毛利从2010年同期的22.5%降到-4.3%,第三季度,无锡尚德的毛利润由2010年的17.9%下降至13.3%。前不久,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
一位业内人士说,“光伏行业行情糟糕,利润低下,但在富士康看来,仍远比其原先的代工业务更有利可图。”
据了解,早在2011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就表示,鸿海为了进入太阳能行业已筹备两年多时间,内部也建立了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团队,这两年鸿海一直在等待一个进入太阳能行业的最佳时机。“在光伏行业,鸿海要做的将是长期布局,而不是短期获利。”郭台铭称,光伏行业的技术还不很成熟,“需要富士康这样具有强大设计能力的公司来做产业整合,富士康目前有最佳的方向和时机。”
有台湾太阳能业者表示,富士康曾经提出过ECMMS(意为机光电垂直整合,为客户提供共同设计、共同开发、全球运筹及售后服务等等)商业模式,希望其代工客户只需要经营自己的品牌,而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销售通路均可交给富士康来做。
但一个事实是,虽然代工企业普遍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但一直以来,对新兴行业的理解以及营销队伍和渠道的欠缺等因素却又常常成为其转型的致命伤。“我们的光伏产业其实没有基础的产业,过分依赖国际市场,核心技术、关键的设备材料都是进口,富士康的进入是威胁也是激励,真要做好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孟宪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