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日本率先开发可燃冰 能源格局又添变数

添加时间:2013-03-20 15:39:25 来源: 国际能源网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公布,已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一般称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天然气,这一消息让非常规天然气再度趋热。

  相比过去两年全球热炒的页岩气,可燃冰蕴藏的天然气资源量还要多出很多倍。可燃冰,是否会继页岩气之后再度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

  各国竞逐

  可燃冰,从中能分离出甲烷,即天然气,是替代传统能源的一种清洁能源,国内通常将之纳入非常规天然气种类。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可燃冰蕴藏的天然气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2倍,一些估算甚至更高。

  日本曾估算,周边海域可燃冰的天然气潜在蕴藏量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消费量。除日本之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可燃冰的科研工作。中国南海和青藏高原也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国内也已经开展了可燃冰前期研究和调查工作。

  在可燃冰的舞台上,各国已经展开竞逐。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苏联和美国等少数国家就开始了陆地冻土区和海洋的可燃冰资源调查。加拿大取得了陆地冻土带中可燃冰的实物样品,美国在深海钻探岩心中发现了海洋可燃冰。

  苏联也在其远东地区发现可燃冰矿藏后,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座可燃冰矿田。此后的80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国家计划以评估本国的可燃冰资源。参与的国家不完全统计,涉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等等。

  评估调查之外,各国在此时期还开展技术研发,为可燃冰试开采做技术储备。进入21世纪后,已经有国家进行试开采,不过试开采的数据都没有公布。

  日本此次在海洋可燃冰领域的突破正是这种潮流之一,广州及青岛海洋地质调查局一位高级工程师对称,日本乃是全球从海洋可燃冰中分离出天然气的首个国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及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是国内目前参与可燃冰研究的主要机构。

  不过与可燃冰总体情况类似,日本也没有公布详细数据。

  上述高级工程师分析说,目前日本进行的是试开采,效果如何尚待分析。需要连续观察天然气产量,持续日产量稳定在几千立方米才能进一步评估经济性。同时,是否能持续长期开采,也是评估可燃冰矿藏的一个指标。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的判断,现在可燃冰总体还处于试开采阶段。这意味着商业化到来尚需时日。目前各国的竞争领域主要还体现在科技攻关、调查评估上。

  各国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制定了可燃冰调查研究和开发计划,美国1997年启动的计划是准备投入10亿美元,在2015年实现商业开采。日本则在1995年启动投入6亿美元的计划,希望在2018年实现商业开采。

  日本经济产业省还于2001年发布了一个为期18年的“可燃冰开发计划”。第一阶段2008年结束,成果主要是确认相关海域蕴藏大量的可燃冰待开发。2009年至今处于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进行生产试验,即试开采,为2016~2018年度第三阶段的商业化开采进行技术铺垫。

  德国在2001年投入2.3亿欧元用于相关研究。中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海洋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

  总体而言,我国在可燃冰领域仍然处于勘查和评估阶段,更多集中在实验室技术研究以及模拟开采阶段。

  中国可燃冰现状

  中国对可燃冰调查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西沙海槽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初步确认西沙海域中可燃冰资源的存在。

  随后的200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神狐、东沙及琼东南等海域开展调查评价。2007年,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获取了含可燃冰岩心样品。

  此外,陆地永久冻土区可燃冰调查研究也开始启动。2008年,国土部在青海祁连山南缘取得可燃冰实物样品,在陆地可燃冰上取得突破。

  资源调查之外,国内更多精力放在基础理论研究、实验模拟以及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发。金庆焕团队说,目前他们建立了小型测试装置,进行了开采技术的模拟实验研究。

  中国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的新一轮系统性研究也已启动,被科技部批准纳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实施,执行期为4年。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宏斌公开称,该项目执行年度为2013~2016年,下设“可燃冰地球物理立体探测技术”、“可燃冰流体地球化学精密探测技术”和“可燃冰样品保压转移及处理技术”等三个课题。

  除此,如上述高级工程师所言,国内的可燃冰开采目前还在寻找试开采点的过程中。一名中石油非常规油气研究人员则称,非常规气的开采主要是根据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

  按照经济性评估,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排序应为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以及未来的可燃冰。上述研究人员认为,页岩气商业化开采尚且有赖于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可燃冰就更加遥远了。

  在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的带动下,国内页岩气热正在持续。据中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新能源处雷怀玉处长称,目前国内一口页岩气井的成本在8000万~1亿元之间,未来采用国产化设备后有望降至5000万元左右。

  即便如此,国内页岩气真正的商业化、大规模开采还需要时间,根据国家能源局的页岩气规划,“十三五”才是页岩气大规模开采阶段。可燃冰目前尚无具体规划,金庆焕团队判断,我国要到2020年前后可能实现可燃冰工业开发技术与装备的突破,2030年前后可能实现商业开发。

  日本能源突围?

  在此前宣布海洋可燃冰开采突破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茂木敏充以美国页岩气革命为例称,希望能在克服技术难题后实现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从而让可燃冰成为日本的“国产能源”。

  日本目前大约95%的能源需从国外进口,尤其是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大部分核电站停止运营,导致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

  日本政府也在积极与美国谈判,希望进口美国天然气,分享页岩气革命的成果。东亚地区一直是全球天然气价格最高的地区,单位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6~7倍。受美国出口廉价天然气,以及各国效仿美国开采页岩气的可能性前景影响,传统的管道天然气市场将受到冲击。

  天然气大国俄罗斯卖往欧洲的管输气价格正在出现松动和下降,中海油总公司研究员陈卫东对本报记者称,这将促使俄罗斯更加关注中国市场。比如停滞多年的中俄天然气管道可能会加快步伐。在能源版图上,受到冲击的还有新能源。由于美国廉价天然气挤出的煤炭产能一部分被运往欧洲,欧洲火电将重新焕发活力,风电、光伏等因此面临不小的冲击。

  页岩气革命后,能源格局已经从中东向北美倾斜。上述研究人员称,如果未来可燃冰开采成功,能源格局将重新洗牌,能源生产也更为分散,现存的世界能源市场格局将完全改变。不过,可燃冰商业开采的前景,谁也没有时间表,何时能有大的突破也是未知的。

  与页岩气开采相同的是,可燃冰开采同样面临环境风险。有地质专家称,这一次日本的试验开采方法叫“减压法”,本身存在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减压法”开采过程的危险性在于,如果操作不慎将引起连锁反应,使整块地区的可燃冰同时迅速分解,这种失控将引发海底地质变化,导致地震甚至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