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成品油定价拟取消4%标准
添加时间:2013-03-07 12:04:38
来源:国际能源网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上午答记者问 称现行油价调整机制周期太长、变动幅度标准不合理
6日上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油价的定价机制是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如果平均油价的波动超过了4%,我们就相应地进行油价的调整。
张平称,现在一直是按照这样的机制来操作。这个机制现在看来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周期太长,22个工作日再加上节假日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国际的油价是每一天都在变动,所以我们因为时间长,就不能够及时地反映国际油价变动的情况。”
“二是我们设定了一个调价的变动幅度,要达到4%,这22个工作日油价如果国际的波动达到4%,我们就调。如果达不到4%,油价就保持稳定,不调,这就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够及时反映到我们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上来,大的方面存在这两个缺陷。”
张平还表示,发改委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针对上述两个突出的缺陷,一是周期太长,计划把周期能够调得更短一些,以适应国际油价的频繁变动。二是准备取消4%,按照一定的周期该调就调。
“不管达没达到4%,我们该升就升,该降就降,使油价定价机制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可能有不少记者朋友也关心油价的问题,大体上就是现在这样的一个基本考虑。”张平说。
国际油价下跌 国内油价却上调
今年2月24日是周日,更是元宵节,国家发改委却打破常规,在当天宣布,自次日起提高成品油价格。同日,台湾地区成品油价格下调,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有媒体称:“油价逆涨”。此次油价调整是2013年的首次上调,调整后国内执行“国四”及以上标准的地区的93#汽油价格重回“8元时代”。
回顾2012年,油价经历了8次调整,4升4降,油价调整周期基本未超过两个月,多数为一个月一调。而在今年首次调价之前,长达3个月时间竟然毫无动静。蛇年春节前后,国际原油涨势如虹,并连创新高,业界纷纷猜测“油价又要涨了”。
然而,在2月24日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呈现下跌趋势。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教授林伯强(微博)认为,如果发改委继续延迟调价时间,本轮油价上调将会搁浅。
大陆上调油价当日,台湾地区则宣布油价下调。正因如此,我国现有成品油定价机制在此次调价后引发了不少质疑,一些媒体使用了“油价逆涨”之类的字眼。
测算 最近两次调价 相隔69个工作日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早在2月17日,《国际金融报》根据多家市场机构统计进行了测算。以去年11月14日为基准期,截至今年2月15日,布伦特期货油价、迪拜和辛塔现货油价的变化率均超过了4%。
基于该数据,有专家预计,国内油价调整的时机是春节,但事实却是延迟到了今年2月25日。这距离上一次油价调整,也就是去年11月16日,已经过去了69个工作日,远远超过了22个工作日的调整要求。
事后,发改委并未解释为何没在国际油价上涨时调整。据记者观察,在现行定价机制下,此次调价时间从理论上讲站得住脚,可消费者的关注点却不在这一层面。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天,台湾地区成品油价格的下调。
对于该情况,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台湾降油价和大陆涨油价没有可比性,“不能以一个地区来和国家整个做对比。不能用一个点的情况来看整体,不能以一般代替全部,调与不调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他同时表示,目前中国已有较好的、正常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声音 公众关注油价 盼定价机制改革
北京车主小郭是在2008年买的车。最初,每当宣布油价上涨时,小郭都会去加油站排队加油。而最近一次油价上涨的消息出来后,他却没有再去查看爱车的油箱。
对于国内油价上调的当天,国际油价却大跌,小郭称并不奇怪:“也不是第一次了。”他说,现在最关心的是油价是怎么定出来的。
事实上,与小郭有着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少,一些人还为此付出了行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月27日上午9时,华东政法大学的研二学生赵东海来到学校附近的武宁路邮政支局,向国家发改委发出一封特快专递,内容是申请国家发改委公开提高成品油价格的法律依据。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当场答复的,应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应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因此,理论上,发改委最迟应在收到赵东海申请的3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法律依据是一方面,更多人期望的是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日前表示,新的定价机制已确定大框架。据介绍,新机制将更倾向市场化,强调油品质量、环保。不过,消费者总体承担成本将与国际油价接轨。
我国成品油定价发展史 1998年至2003年:
盯住三大市场每月一调整
从1998年开始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基础和方向是市场化。初期是和新加坡接轨,后来又增加了纽约和鹿特丹。三个地方的成品油价格每个月一调,以三个地区的加权平均价格来决定国内的零售价格。2000年以后逐渐成熟,即三地加权平均价格就是国内的成品油价格。
·优点:按照市场化调整
·缺点:市场化不完善、调整规律化容易引起投机
2003年至2008年: 无固定原则 由发改委调控
在2003年国际油价开始巨幅波动并上升的背景下,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调控没有透露具体规则,但控制涨幅在一定范围以内。通过让国家和企业消化高油价成本,将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优点:缓解了国际油价巨幅波动的影响
·缺点:国内外油价长期倒挂、非市场化价格引起供需失衡
2009年起: 新成品油价格机制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的核心是价格改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核心之一。
现行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
讨论 现行定价机制 四项内容可改善
分析师陈晴表示,现行机制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22个工作日的调价时间区间较长,对国际市场的反应不够及时。此次大陆上调油价时,台湾地区则在下调,这是因为台湾的调价周期是一周,对国际市场反应较及时。而大陆是22个工作日,大约相当于1个自然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台湾已经进行了至少4次价格调整。
第二,4%的幅度,在计算的过程中会出现“涨多跌少”的情况。从低价往高价调整,4%的相对幅度换算成绝对值则较低,相对容易满足;从高价往低价调整时,4%的相对幅度换算成绝对值则相对较大,满足的时间范围要拉长。
第三,机械使用测算方法放大市场看涨预期,造成了成品油市场投机性增加。现行的定价机制的调价条件是“22个工作日加 4%的幅度”,条件过于程式化,使成品油经营者和各大资讯机构根据国际油价信息很容易计算出价格调整时间、幅度。业界根据这些信息采取投机行为,涨价前批发商和零售商都会囤货、惜售,降价前又会低价抛售。
第四,单纯采取原油成本法,最大限度地考虑了生产环节的利润,但是却把风险下移至销售企业,导致现行定价机制下“油荒”仍然频现。
“框架”已明确 具体措施待定夺
目前流传着三个新机制版本:一是缩短计价周期,将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并适当修改“4%”幅度;二是改挂靠原油种类,只保留布伦特、迪拜,不参照辛塔,新引入“阿曼”原油现货或美国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WTI。三是取消“4%”指标条件,将部分定价权有条件地下放到主营单位。
成品油市场分析师韩景媛表示,其实定价机制改革的框架是明确的,版本也比较靠谱:未来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缩短调价周期,“4%”的参考幅度将缩小。“目前业内的传言是,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4%的油价参考幅度缩小为2%。”韩景媛分析,引入新的参照标准的可能性较小。
陈晴认为,版本三中提及的定价权操作和调价权下放是否能够实现还不好说。但即便是权力下放,也只是“放开油价”,绝对不是“放开油价管制”。 “石油消费的特殊地位和未来国际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不可能完全随国际油价波动。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必然要对成品油价格进行干预。”
新机制将让调价频繁 投机减少
“缩短调价周期,缩小参考幅度”,按照提及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框架”,一旦实施后,将会对市场造成哪些影响?专家的回答如出一辙:未来调价将会越来越频繁,成品油投机贸易将减少。
“如果调价周期缩短为10天,一个月调价两次是很可能的。”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表示,而现行的成品油机制,最多一个月调价一次。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后,经常提前半个月就能判断出未来油价的涨跌,因此就有人囤货、提前调整批发价等。
京城多名加油站站长上午表示,希望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尽快出台。一位民营加油站站长说,现在一旦媒体曝出三地变化率达到涨价“4%”的临界点,他就会考虑是否提前囤货。
他说,民营油站为吸引客源,都会给出大的折扣,而调价窗口要开启前,批发商都会提前涨价,“我们要等发改委的口令,不能跟着涨,批发价上涨,知道涨价加油的人又多,如果折扣不变,我们肯定亏了,但是为了兑现对客人的承诺,也只能哑巴吃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