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行业从跟随者到领跑者
添加时间:2013-03-07 11:37:56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以前,我国的电力标准更多的是跟踪国际标准,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当自身技术进步后,必将要求我国的标准成为世界标准的引导者。”日前,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许松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电力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智能调度、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在内的11项国际标准由我国提出并获得批准,正在编制过程中。
我国电力技术领跑国际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10.63亿千瓦,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力装机大国;电网规模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
据许松林介绍,我国电力行业目前有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随着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投产,标志着我国特高压交直流研究、设计、设备制造、建设运行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世界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
另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以及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等电站的建设,单机容量从70万千瓦向80万千瓦乃至100万千瓦机组发展。我国大型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水平正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高坝工程建设能力、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技术的进步必然要在标准中得到反映。”许松林说,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技术也得到长足进步,在一些技术领域,中国的电力技术和应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所以开展标准化工作,成为世界标准的引导者,就成了我国电力技术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据了解,为加强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结合我国在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成果,发挥我国在智能电网用户侧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我国在智能电网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我国向IEC提出申请成立“智能电网用户接口项目委员会”的国际提案,并于2011年9月获得批准(PC118)。
同时,据许松林介绍,最近,为加强新能源并网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我国向IEC提出申请成立“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委员会”提案。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承担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IEC/TC115)和“智能电网用户接口项目”(IEC/PC118)两个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行业还积极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申请提出国际标准修订提案。其中,由我国牵头起草的《电动汽车换电站安全性能要求》、智能调度领域的《电网通用模型描述规范》和《电网通用模型图形描述规范》3项国际标准提案获批准。另外,高压直流输电、智能调度、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用电等领域共11项国际标准由我国提出并获得批准,正在编制过程中。
据了解,标准化工作之所以对电力行业如此重要,还在于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电源运行性能达到相应标准。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主要承担新能源发电并网研究、试验检测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据该所副所长秦世耀介绍,新能源设备和并网技术的标准化有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技术升级,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如果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对电能的质量要求,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问题。据国家电监会2011年第4号《风电安全监管报告》统计,仅2011年一年,我国发生规模超过1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脱网事故193次,超过50万千瓦的大型事故12次。风电机组如果发生大面积脱网事故,会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带来很大风险,同样也使风电场业主遭受巨大损失。
秦世耀说,目前国内涉及风电并网的相关标准相继出台实施,既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也有企业标准。涉及领域包括风电规划、设计、运维、并网管理以及设备制造等方面,标准体系建设比国外的风电标准体系完善。其中部分技术指标方面领先于国际。“标准体系的出台有效解决了风电场建设没有规范、接入电网没有标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风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他说。
电力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近几年来,在电力国际标准化战略的影响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等国家积极开拓国际业务,南方电网公司在东南亚的国际业务不断深入,各发电集团和电力工程建设企业相继在世界各国投资建设水电站、火电厂和输变电站业务。
许松林表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是简单地跟着国际标准做,还是主动作为、努力打造符合自己要求的“国际标准”,按照我们的游戏规则来办事,这其中的区别差距很大,会对企业的海外发展有很大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海外生存。因此,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将我国的标准引入国际舞台,全面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事务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格局调整变革步伐加快,世界各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应用更趋频繁,国际合作与贸易出现了新特征、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许松林认为,中国电力企业走向国际,迫切需要国际标准化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这是新形势下对电力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