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重振雄风需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添加时间:2013-03-04 12:48:04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工业化一路高歌,随着今年光伏产业突遇“寒冬”,光伏产业政策面临整体转型,以寻求新的出路,而信息化建设是其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此,12月8日,我国实现光伏电站数字化和智能化统一管理的首个科技平台“光伏发电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
据介绍,这个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系统,将为我国光伏电站一线建设者和生产者提供智能快捷的信息处理,并为企业和政府在项目管理和光伏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基础信息依据。
国内光伏市场已接近启动信息化需全面跟进
今年被称为我国“光伏”市场寒冬年,在经历了欧洲、美国这两个我国光伏产品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先后开始“双反”后,我国光伏产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在此情况下,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意图开启国内市场,重振我国光伏产业的“雄风”。
“多个‘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21吉瓦以上,根据现阶段情况,实际装机容量可能会突破标准,应该会突破21吉瓦。”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在“光伏发电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表示,“此外,装机的机构也会发生变化。”据了解,目前光伏发电装机中,80%以上皆为大型光伏电站,以集中并网、远距离输送为主,这种模式在本已很高的发电成本下,又增加了输电成本,造成经济性较差,补贴成本高,财政资金使用率偏低。
“未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主要模式已经得到各方面认同”,上述能源局人士说,他同时表示,虽然我国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方面已取得巨突破,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容量小、位置分散、管理难度大,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光伏产业工业化成效显著,但光伏产业的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于制定完善行业政策、加强管理以及补贴发放具有重要作用。”上述能源局人士分析称。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已经制定了8次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据透露,国家 发展改革委正会同国家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
信息化、智能化将助光伏产业跨越发展
占地面积8.04平方公里,装机200兆瓦、电池组件约82万快、逆变器384台、汇流箱3072台,直流汇流支路约5万条,这是中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格尔木光伏电站一期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投运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
该光伏电站不仅占地面积大,其还拥有9种逆变器、9种电池组件、4种箱式变压器、6种汇流箱,共192个子阵,如何对这个今年8月才投产的光伏电站进行高效率的管理经营成为一个巨大难题。
去年,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了光伏电站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在线实时对光伏电站进行数字化监测和对逆变器、汇流箱、电池组件等关键设备运行效率、故障发生率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功能,是我国实现光伏电站数字化和智能化统一管理的首个科技平台,并已成功部署在格尔木光伏电站。
今年8月,格尔木光伏电站发电量为2823万千瓦时;而至9月时,在经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后,大幅提高逆变器效率,并合理制定出电池组件表面清洁周期,提高电站的系统效率,当月发电量增长至3367万千瓦时。
“经过实践证明,该系统不仅极大增强光伏发电单位的故障智能分析判别能力,提高电站综合效率和发电量;还能节约光伏电站投资成本,规范光伏电站运行,维护技术标准,提升光伏电站生产运行管理水平;并能实现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具体工作决策和部门工作计划提供基础数据。”中电投黄河公司总经理谢小平表示。
据介绍,按常规巡检方式,格尔木电站的巡检工作,2人每日仅能巡检12个子阵。而该系统不仅能为维护人员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提供辅助判断手段,使得设备缺陷与异常得以及时发现,提高降低运行维护人员的巡检强度,为人才培养及储备争取时间。
“我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就像是一面镜子,不仅可以为光伏电站一线建设者和生产者提供智能快捷的信息处理,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为企业和政府在项目管理和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基础的信息依据,以加快推进我国光伏产业信息化建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王民浩在发布会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