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已有过度开发苗头

添加时间:2013-01-25 15:08:01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自2012年欧盟和美国反倾销调查以来,中国多晶硅-光伏行业遭遇了近10年来前所未有的挑战。2012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发布,一方面,强调在市场倒逼机制下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另一方面,扩大了国内光伏电站的市场需求,更提高了电站并网运营的盈利预期。
     2013年1月7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全国能源系统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其中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等。会议还提出2013年实现全国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行业人士这样评价,近期的会议和政策,犹如强心剂,将对国内光伏电站的开发起到极大促进和助力作用。但是,在热潮掀起之时,专家也预警,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已有过度开发的苗头。大量电站建成却未运营,就像新建却空置的房屋,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最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资金链危机。
BT模式:买方市场形成
     完整的光伏电站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生产企业、上游组件制造企业、开发电站的系统集成商、运营电站的电站业主,以及购买电力的用户等。和其他环节相比,光伏电站开发由于在技术、市尝资金及产业链四大方面的竞争门槛较高,无疑是全产业链中综合竞争能力最强的一环。
     2012年9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光伏电站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元和1.15元两个标准,以光伏发电1.4~1.5元左右的成本计算,加上政府补贴电价,光伏发电仍然有利可图。利好一出,受困于产能过剩和贸易壁垒寒冬的光伏制造企业为消耗库存,盘活资金,纷纷跨步,涉足下游,加大电站投资力度。此外,包括国电、大唐、中电投等大型电力国企在内的各路资本也参与其中,随着竞争主体多元化,业界掀起了电站开发热潮。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和一些拥有光伏产业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企业的BOT(建设-运营-转售)光伏电站运营模式相比,大多数光伏制造更倾向于BT(建设电站-转售)模式。由于BT模式的进入门槛较低,以电站建设平均成本15元/瓦计算,建成电站能以高于16.5元/瓦的价格转售,其净利润率明显高于严重亏损的传统光伏制造业务。 
     BT模式中影响企业利润率的,主要是电站的售出价格。国内光伏电站的收购方主要为国有电力公司、基金投资公司等。一方面,制造商一窝蜂地涌入市场开发电站,希望能把握则将实现近10%的净利润率;另一方面,电力公司也逐步转向自己投资建设电站,基金投资公司也日趋谨慎,都导致电站转让市场成为买方市常
     此外,由于制造商急于消化库存,光伏组件价格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公开数据显示,过去6年中,光伏组件价格下降86.6%,系统价格下降了83.3%,目前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光伏产品毛利率均低于10%,有的甚至出现负毛利率。随着组件、系统等价格的下降,更加剧了光伏电站销售的“价格战”,使BT模式利润率快速下滑。
     以上种种情况,都不免令人产生这样的担忧:电站开发过度,越来越多的电站建成却卖不出去。一旦电站卖不出去,制造商不仅将面临资金占用压力,其自身运营电站还可能导致亏损。中银国际证券预算显示,当电站销售价格下降到9元/瓦时,BT模式的净利润率只有0.6%,电站运营7年才能达到盈亏平衡,企业资金无法快速回笼,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倒卖路条”怪象。“路条”指包括组件、系统部件及施工、电站项目等在内的政府批文。公共媒体曝光过国内光伏电站开发的重点地区----青海省的“路条市潮:一个10兆瓦电站的路条经倒手后可以从60万~70万元卖到200万元。业内人士透露,甘肃、新疆光伏电站“路条”的价格更是翻番。高企的路条费,间接拉升了企业投资电站的成本,加大了后续资金风险爆发的隐患。
风险:从显现到骤增
     电站开发不是金融游戏,资金链危机可以将企业置于死地。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包括无锡尚德电力、赛维LDK和英利绿色能源等龙头在内的几乎全部光伏企业均持续亏损,尚德和赛维还一度盛传破产消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