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在望 四大能源通道仍难解困局
添加时间:2013-01-21 11:18:23
来源: 国际燃气网
伴随着缅甸国内轰隆隆的枪炮声,总投资达到25.4亿美元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迎来最后的收尾工程,按照建设方中石油透露的信息,“在没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这条油气通道可望于2013年5月30日如期建成。
中缅油气管道如能顺利建成,也标志着中国国内多年来谋求的能源进口四大战略通道将正式布局完成,但是正如缅甸愈演愈烈的的内战可能波及中缅油气管道一样,中国四大能源通道仍然面临各自的问题难以解决,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仍在攀升。
中缅管道贯通 “三陆一海”战略通道布局完成
已经开工建设两年多的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在2013年开始后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按照原定计划,这条包括了石油和天然气两种管道的能源通道将于5月30日正式建成。
“目前中缅管道缅甸段主体已基本完成,国内段争取1月主体完工,2月底全线进行后期试压和干燥。目前看,管道全线5月份投运是有把握的”,管道主要承建方、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缅管道项目总指挥高建国日前公开表示。
中缅油气管道,总投资达到25.4亿美元,于2010年6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设计年输送原油2200万吨,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这条通道早在2004年就开始酝酿建设,被视为中国摆脱马六甲海运困局,保障能源运输安全的最主要战略举措。
尽管管道建设难度被中石油内部成为“世界之最”,但是,高建国对中国政府官方媒体仍然强调,“在没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管道都可如期建成投产。
中缅油气管道多年来一直被列为中国为拓展能源进口多元化而建设的四大战略通道之一。所谓的四大战略通道,即三条陆上通道东北、西北、西南以及传统海上运输线。这其中的陆上通道,除了很少一部分通过火车等传统交通工具运输外,主要是依靠管道运输。
目前,在中国的三大陆上能源进口通道中,已经分别建成中俄原油管道(东北)、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哈原油管道(西北),然后就是在建的中缅油气管道。另有规划中的两条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分布在东北和新疆境内。另外在西北方面,中国和巴基斯坦还曾酝酿建设一条来自伊朗的石油管道,但是实现的日期还很遥远。
国家能源局高层早在2011年9月就曾宣布,“十一五”期间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进展,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不过,现在看来,这个学界多年呱噪的能源进口战略布局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令人存疑。
例如按照原油运输量计算,中俄原油管道(1500万吨/年)和中哈原油管道(2000万吨/年),再加上中缅油气管道的2200万吨,也仅是占到中国2012年石油进口量2.71亿吨的五分之一左右,很难说能起到扭转局面的作用。
四大运输通道 各自仍面临一堆问题无法解决
分开来看,目前各个通道都存在一大堆问题无法解决。中缅油气管道要面对缅甸政治纷争可能引发的外交形势变化,即便如期建成何时能达产也充满疑问。中石化专家张抗早在2011年就曾表示,即使能够建成,2015年难以规模输气,“可能会输气,但是达到一定规模输气不现实。”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这条能源通道面临的不可抗因素正在越来越大。缅甸,这个刚刚走上民主化进程的国家,最近陷入严重的内战状态,并且有炮弹落入中国境内,中国政府对此已经提出交涉。
“中缅石油管道,令人不安的迹象也日趋增多”,中国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戴旭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出中国人对于缅甸局势变化的忧虑。
在戴旭看来,中国在缅甸总共有三大战略项目,一是投资36亿美元密松水电站,现已被迫全面停工;二是投资10亿美元的莱比塘铜矿,前不久也发生当地民众抗议事件,现在中缅石油管道面临的形势也在复杂化。
这种煎熬的局面使得国内建议中国政府改变策略的声音不断提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对网易财经表示,现在需要关注的是,油气管道可能会成为缅甸国内不同声音和派别反对中国的接口和“人质”。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如果油气管道受到影响,那只能证明缅甸是输家,中国完全可以提出索赔,不单是油气管道,包括密松大坝等项目,中国都应该对我们的投资项目予以公开的名正言顺的保护。
而中国目前主要倚重的西北能源通道也并非完全高枕无忧。中哈原油管道自从2006年7月即投入商业运营但是截至2012年年底,累计输送原油才有望突破5000万吨,而这条管道的设计年输送能力是2000万吨。
研究中亚和俄罗斯能源问题的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庞昌伟对网易财经表示,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哈输油管道还没有达到满负荷运行,中国应当与资源国一起落实储量和产能,规划好对华油气出口政策。
另外,作为中国能源进口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目的国,俄罗斯多年来在对华出口上反而步履蹒跚。规划中的两条天然气管道东线和西线已经历经6年时间还未见开花结果,双方争论的已经不单是价格公式,还包括究竟先建设那一条线路以及下游合作模式等等。
俄罗斯能源现在仅有的输送通道为中俄原油管道。根据庞昌伟提供的数字,2012年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三大原油进口国,中俄原油贸易通过管道运输量为1500万吨,其他途径运输为500万吨,占中国石油进口7.4%。
对外依存度过高 马六甲困局其实也是伪命题
在业内专家看来,为改变高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能源进口格局,中国必须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但是马六甲困局究竟有多严重,业内的争议至今仍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就认为,所谓困局之说根本不存在,“是典型的中国工程师式思维,没有战略概念”。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也认为,马六甲困局是个伪命题,在发生极端战争,马六甲海峡被切断的情况下,中缅油气管道也被切断的可能性几乎是一样的,所以不存在替代马六甲海峡之说,只能说是多增加一个进口能源的通道而已。
王震认为,未来石油运输的主要途径还是需要通过海上线路,这个一方面是由主要石油供应国的地理位置决定,另一方面是考虑运输的经济性,“其实能源安全是个相对概念,我们现在更加需要考虑的是正常状态下供应突然中断或者油价过高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2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中明确表示,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其中主要是近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
根据海关总署1月中旬公布的2012年进口数据,中国共进口石油2.71亿吨,同比增加6.79%。海通证券研报认为,原油进口量的快速增加显示国内原油需求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尽管现在最终的消费量数字没有公布,但是预计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逼近60%。
业内分析认为,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才是影响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再多的能源进口通道也满足不了国内越来越多的能源消耗。王震表示,中国能源需求的外部形势总体是安全的,不会有大问题,但是能源消耗的高增长才是不安全的、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能降下来,中国对世界的依赖会越来越高,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
韩晓平对网易财经表示,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还是必须回到国内,能源使用效率要提高,我们的天然气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国内资源的垄断形势,造成现在天然气开发利用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仍然很低,所以必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庞昌伟也指出,中国能源安全形势总体来说,优质的油气资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之中还不足25%,煤炭仍高居69%,中国能源的自给率为90%,但都是煤炭在做贡献,“我们需引进更多的优质天然气资源,在冬季取暖季节大城市采用重油、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