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末煤炭订货会取消之后,谁也没有料到煤电一体化的进程竟如此之快,以至于迅速超过了人们对煤电联营和煤电联动的预期。而当以煤电一体化为代表的综合性能源集团建设开始成为一种趋势,上世纪90年代拆分大集团,走向专业化运营的改革思路仍仿佛昨日。改革思路何为进退,在此刻面临一场空前争论。
为辩明真理,本报特开辟论衡“一体化”专栏。新年第一稿正来自集团层面煤电一体化的发端,神华集团。如今,煤电一体化已明显不再是个“贵族现象”,其实践者也不仅限于国资委直属的神华。而神华的“神话”能否复制,也许集团的高层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值得深思的是,郝贵先生对“一体化”的态度颇为谨慎,细想不无道理。如果当初的“老华能”不曾分拆,今日的神华并无从成就,而如果纵向一体化之势再起,今日之路岂不又走回原点?
也许真如《三国演义》的楔子,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分合之间,我们应循怎样的客观规律?更多观点,期待您,每位读者的参与。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多数能源企业运营模式向多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一批“煤电”、“煤电路”、“煤化油”等一体化的企业。毋庸置疑,一体化模式给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短缺行业的生产规模,协调行业之间的关系带来很大益处。但在当前形势下,过度一体化同样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浪费。如何合理地实施能源企业“一体化”,使得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相一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现状如何?
上世纪80年代初,原煤炭部提出了煤炭生产、基本建设、多种经营三个主体的指导方针,支持煤炭企业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我国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开始起步。由于当时一体化发展大多没有形成经济规模,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国家每年投入30亿元煤炭多经发展资金形成的企业绝大多数以倒闭或转产告终。煤炭多种经营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和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等。
为尽快开发神府东胜煤田,解决煤、电、运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缓解运输压力,国家赋予了神华集团煤、电、路、港、油化一体化开发的职能,进行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的探索和试点。在国家支持下,经过神华集团公司多年不懈努力和实践,神华一体化运营模式取得了成功。截止上世纪末,神华集团已建成了一个以煤炭为基础,煤电油运为主业的大型能源企业。
正是在神华集团这种一体化运营模式的带动下,从2005年开始,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迅速推广和发展,其中煤电、煤运、煤化工等一体化成为主流。2010年营业额排名前10位的煤炭企业中,10家企业全部开发了煤化工项目;7家实施了煤电一体化,独资、持股或参股建设坑口电厂;6家经营现代物流贸易;5家从事装备制造;个别企业进入建材、医药、有色金属等行业。同时,其它行业也大量进入煤炭行业,《中央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年度报告(2010年度)》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投资经营煤炭开采的企业达到16家,除了以煤炭开采为主业的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集团外,还有电力企业6家(包括五大电力集团),投资、房地产、钢铁、科研、铁路、军品贸易、化工、农业企业各1家,共涉及8个行业。涉煤央企的煤炭产量持续大幅增加,已由2005年的2.8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7.11亿吨。
分析当前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快速推广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由于对部分行业实施价格管制,导致行业间利益差别拉大,上下游产业之间投资回报相差甚远。尤其是近年来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电价受到国家的管制,跟不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价格总体上涨,随着发电企业与煤炭生产企业利润差距的不断扩大,促使发电企业纷纷投向煤炭生产。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产品价格受到政府的管制。
长期以来,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价格一直由国家制定。2006年国家开始逐步放开煤炭价格,2007年国家不再组织煤炭订货会制定电
煤价格,而由煤、电双方自行协商。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火力发电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而其最终产品火电厂的电价由于受到政府管制增长缓慢,不足以弥补由于煤炭价格增加所产生的成本,导致煤、电企业利益冲突加剧。据统计,秦皇岛煤炭市场优质煤炭价格从2003年的270元/吨,增加到目前800元/吨左右,增长了约3倍;而同期上网电价涨幅不到40%。为了增加企业效益,保障煤炭的供应,电力企业大量进入煤炭行业,自己从事煤炭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五大电力企业的煤炭产能已达到2亿吨,并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将达到5亿吨。
二是运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其它行业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格局相悖,形成我国煤炭资源“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的基本格局。长期以来,煤炭运输是制约我国煤炭供给的主要因素,到今年底煤炭运输已占到全国铁路总运量的60%左右,部分运煤通道如大秦、丰沙大、石太铁路等,能力利用已处于超饱和状态。运输资源的限制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瓶颈。一些煤电企业为加快自身的发展,掌握运输的主动权,纷纷投资兴建铁路以求获得更多的铁路运力。
三是一体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使更多行业尝试一体化经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神华集团经过20多年纵向一体化的实践,形成了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主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综合能源企业。到2011年,煤炭销量已达5亿吨,电力装机4000多万千瓦,经济效益在央企中名列前茅。神华集团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受到国内外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成功,给其他企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使得其他行业企业积极尝试一体化发展,推动了煤电、煤运、煤化工等一体化经营的发展。
四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2005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同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经营”作为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六项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指导下,国内各煤炭企业依托资源、区位优势从事一体化运营,煤电、煤运、煤化工等一体化成为主流。
我国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能源企业多元化、一体化的迅速扩张,是当前社会条件下能源企业的必然选择。既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从社会经济的整体角度来看,一体化过度扩张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过度一体化会导致专业化分工不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限制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过度的一体化经营使得企业广泛地将所涉及的产品和业务都放在企业内部进行运作,随着一体化范围的扩大和延伸,提供市场专业化服务的企业市场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规模经营效应难以发挥,不利于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从社会整体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以较高投入获得较低产出的行为,也就是说,过度一体化会制约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目前有许多航运的上游企业,为延长自身的产业链,增加效益、扩大规模,凭借自身占有的货物资源(如煤炭)优势,纷纷进入沿海运输领域,自己或与其它企业一起经营船队。造成提供专业沿海运输服务的企业很难通过专业化扩大规模,提高生产率,结果每个经营沿海运输的企业都很难达到更大的规模经营,造成整个沿海运输行业服务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而如果沿海运输的业务都交由专业化企业来负责,那么专业化企业就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人才、改进设备来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是过度的一体化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重复投入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广泛的一体化会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造成重复投资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当前在许多煤炭企业从事坑口电厂建设,进行火电生产的同时,电力企业也通过一体化进入煤炭行业,从事煤炭生产。
由于没有矿区的综合配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购置设备、人才引进、人员培训、技术研发等环节的建设,具体包括配套洗煤厂建设、道路设施建设、办公和生活设施建设、供电和供水网络建设、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的购置、高薪聘请专业化人才、新员工培训、技术引进和开发等,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达到预定的生产规模和效率还需要1至2年的时间。而且煤矿所需的设施设备专业性很强,一旦煤炭资源开采完毕,这些投资如何发挥后续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