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能源改革破冰 四领域价改一触即发

添加时间:2013-01-06 11:12:54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河南籍煤老板郭峰2012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8月,在陕西榆林开矿的他经营了三年多的煤矿停产。市场需求疲软、煤炭价格持续下滑是主因,80多名矿工也卷铺盖回了老家。 
     而就在这个夏天,四川一家油气公司的老总刘文远带领公司的骨干远赴美国,考察学习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现状。在这个页岩气取得“革命式”成功的国家,他们希望从中取得一点经,即使这个“经”代价不菲。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数十亿资金正在“屯兵”于这个新的领域。 
     一冷一热,这是2012年中国能源产业从业者所感受到的不同温度。 
      2012年,煤炭告别美好时代、页岩气投资潮起、阶梯电价全国推行、多个“十二五”规划发布、能源新“36条”细则出台、光伏遭遇欧美“双反”、中海油等能源企业出海投资、核电重启、电煤价格双轨制终结…… 
      显然,在能源领域2012年被烙上了深刻的改革印迹,它所追随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正轰轰烈烈展开的一场能源革命。2013年,我们在路上。 
      新生登场:中国的页岩气革命 
      打开“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走势图”,从数字上看,2012年的最高价格为805元/吨,8月份降到了最低的625元/吨,年底略涨报于640元/吨。 
    一年煤炭价格下跌超过20%,对于经过了“黄金十年”的煤炭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罕见、尴尬的数字。 
     曾经“卖方为王”时代一去不复返,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甚至放下架子主动出击找客户,提出“让利不让市场”的原则。而像郭峰那样规模小的煤矿,关停的更是不胜枚举。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煤炭价格的下跌,新的形势给行业提供了变革的可能。连连下跌的市场煤,与国家发改委牵头煤企电企双方制定的重点合同煤平均价已经基本接近,给电煤价格并轨提供了有利时机。 
     2012年12月25日,酝酿了半年之久的《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国务院宣布自2013年起,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并确定价格、鼓励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同时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与煤炭的冰冷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最火热的产业也来自能源领域——页岩气。 
     美国在经历近30年的努力后,页岩气的崛起让其摇身一变为能源出口国的“励志”事实,让天然气的战略地位开始得到重视。因而这样一个仍处于勘探期,商业化尚早的领域也在中国受到了热烈追捧。 
     2012年3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新独立矿种,紧接着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出炉,其中提出到2015年,页岩气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年;到2020年,年产量要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 
     这一目标也被视作对于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埋下的重要伏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早前发布了2012年《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书中披露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同时,天然气所占比重还不到5%,而全球的平均水平约为25%。 
    “页岩气热”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从2012年3月之后,每个月都有数场关于页岩气的论坛在各个城市召开。而作为第一个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矿产资源品种,这个热潮更多了些共襄盛举的意味。 
      就在确立为独立矿种之后不久,国土资源部即宣布凡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注册资金在3亿元以上的内资企业或独立法人,都可以参与国内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10月25日,国土资源部召开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会上,推出20个页岩气区块。随后,中央财政补贴页岩气政策出炉,补贴标准为在2012年~2015年间0.4元/立方米,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12月6日,国体资源局公布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结果,中标的19家企业中,有17家为国企,2家民营企业成功入围。 
      参照美国的开发经验,要实现2020年1000亿立方米页岩气的产量,勘探、开发、管网和公共基础设施8年的总投入在1万亿元以上,年均投资规模超过1200亿元。 
     “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这是一种全新的突破。”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规划、补贴政策的发布有利于带动中国的页岩气行业发展。然而由于行业是“摸黑”开始,勘探成本巨大、核心技术仍未掌握,中国的“页岩气革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