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新能源四面楚歌 全球产业何去何从

添加时间:2013-01-06 11:39:10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关于新能源的定义众说纷纭,讲法也不尽相同。总体上说,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能源,其共同特点是比常规能源干净。除核能外,其他均具有可再生特点。 
     新能源曾风光无限 
    21世纪以来,由于受伊拉克战争和新兴国家能源需求大幅度增长的影响,国际油价一路狂飙,2008年原油期货直逼140美元/桶高位,此时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窗口被打开。当时全世界的有识之士认为化石燃料难以为继,新能源则极有可能成为新的技术革命发动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因此纷纷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给予慷慨的补贴并制定了完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这一点可以从美国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额度剧烈变化得到反映。 
    2005年以前,新能源产业仅仅出现在实验室和学术期刊中,离商业应用遥遥无期,政府直接补贴的项目几乎没有,风险投资每年只有几亿美元。2005~2007年,美国政府通过了几项重要的能源法案后,新能源产业获得了减税和贷款担保。仅在太阳能行业的风险投资就从2004年的3200万美元攀升至2008年的18.5亿美元,同期在电池方面的投入也猛增了30多倍。 
      各国政府的补贴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的发展。美国每年向新能源行业提供的补贴达900亿美元,相当于给这些企业50年免税。与之相比,传统能源行业仅获得40亿美元的补贴。以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为例,欧洲和北美一些太阳能领先的国家都明确地规定了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以鼓励太阳能发电的科技研发、项目开发和广泛应用。这些补贴规定在有些国家已成为法律义务。这些国家通过补贴太阳能发电成本与常规上网电价的差额的方式,实现了技术尚未成熟和开发运营成本仍然较高的太阳能供电项目得到了长期稳定的合理回报,有效地吸引部件、系统和运营商及投资人的积极参与,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我国除了政府补贴外,还制订了宏伟的新能源计划。根据计划,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到总发电能力的30%,太阳能集热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中国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商界对于新能源技术的投资热情都非常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电池组生产国。 
    泡沫破灭仅一夜之间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和国际油价的回落,新能源的发展出现了令人始料不及的变化。2011年以来,美国政府曾经重金资助的一批新能源公司如Evergreen、Spectrawatt和Solyndra相继倒闭,2012年10月,美国政府巨额资助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新能源行业的现状用哀鸿遍野来描述亦不为过。 
     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11年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由于财政赤字压力加剧不得不削减了部分新能源产业的补贴,特别是对光伏产业的补贴调整,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也不例外,由于美欧等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我国新能源产品先后展开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也受到了影响。全球的新能源发展似乎遭遇了四面楚歌。一个受到各国政府充分扶持和重视的产业几乎一夜之间面临彻底失败的局面,经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投资抽离,企业资金链断裂。随着新能源市场需求和风险投资两头火爆,很多科研人员和新技术一起走出了大学实验室。美国斯坦福大学半导体博士克里斯·格罗奈的遭遇就是一个缩影他发明了一种高效能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圆柱式电池格栅,不管如何摆放,太阳光总会直射在部分电池管上。基于这项技术,格罗奈2005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Solyndra。2007年已经筹得6亿美元,员工增至500人,赢得两项大订单,其后的发展更是顺风顺水。 
      然而,正当Solyndra需要更多资金扩张业务时,风险投资的热潮却开始降温。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风投公司2003~2007年1/4收益蒸发殆尽,贷款也一再被政府削减。这突如其来的资金短缺,使该公司无法扩大产能应对过高的生产成本,资金链发生断裂,最后只能申请破产。美欧等许多新能源企业都遭到相似厄运。     其次,国际油价下行和页岩气的兴起改变了新能源的发展环境。2008年国际原油期货价一度升至140美元/桶的高位,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能源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危机后,国际油价虽仍然高企,但总的趋势是向下,2012年以来更在100美元/桶上下浮动,最低时曾经低于80美元/桶。而新能源大规模商业化运作需要油价维持在12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上。 
    再次,除了油价因素外,美国能源行业的大规模变革也对新能源造成了冲击。美国在页岩油气开采技术上的突破改变了能源格局,天然气供应充足致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下跌。10年前,页岩气在美国天然气供应中的比重不到2%,如今则达到1/3左右。2008年,美国的天然气价格达到13美元/千立方英尺的峰值,而现在则降到了3美元/千立方英尺。 
     能源专家估计,全球页岩气的总储量可用一个世纪。由于美国发电厂24%的电力供应来自天然气,这将使成本降至仅10美分/千瓦时,而且天然气还比较环保。油价和能源格局的变化不仅使之前投入新能源的资金几乎全打了水漂,而且天然气价格持续走低,使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经济动机已不复存在。 
      最后,技术含量低的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在新能源产业中,有些属于技术含量低的门类,如传统太阳能电池板产业,准入门槛低,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供应过剩,成本降至30美元/千克以下,导致盲目投资投产。1995年,全球超过40%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都是在美国生产的,现在这一比例为6%。不到两年中,至少有8家太阳能发电厂关闭或减产。我国产品现在已占全球光伏产量的60%以上,价格比美国便宜两成还多。 
      此外,因政治因素拒绝外资援手也是新能源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但同样难逃“政策导向”的窠臼。高额的政府资助和贷款成就了新能源行业的辉煌,但也注定了它最后的败落。政策的扶持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再加上民间资本的追捧,使整个新能源行业完全忽视了市场风险,疯狂扩张。
     2008年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欧美各国政府削减补贴后,新能源泡沫破灭,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成批倒闭。此时若肯接受外资并购,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但美国政府出于政治因素不肯放手。2012年上半年,我国的万向集团曾经计划向锂电龙头企业A123增资,美国政府出于对我国的提防,层层设防阻拦。A123只能宣布破产,好在于2012年12月6日的新一轮公开招标中,万向经历一波三折后,击败江森自控成功竞购,目前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 
     新能源仍是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出路 
      关于化石能源产量峰值何时到来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但从未有人怀疑过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事实。全球需要新能源来取代化石能源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看似风光不再的新能源产业并非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就当前全球经济局势来看,新能源产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全球范围的沟通与合作。这包括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合作:一是资金方面的合作。西方国家新能源产业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资金短缺。而部分国家,如我国,则能提供充足的资金,两者间的合作必会获得双赢的结局。二是技术方面的合作。新能源的高端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技术还相对落后。如何通过资金合作实现双方满意的技术传递,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各种新能源当下都有无法回避的缺点,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密集度低及其所提供能源的不连续性,都使其不具备完全取代化石能源的实力。核能的安全性和废料处理也暂时无解,仍需通过技术突破来解决高成本低产能、依赖政府补贴的难题。然而,各国技术界仍在不断尝试消除这一瓶颈。目前虽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低谷,但也是韬光养晦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