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施救光伏业 新政组合拳被寄厚望
添加时间:2012-12-27 11:32:52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久旱逢春霖,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并确定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五项举措,包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完善支持政策以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
在光伏产业的寒冬,这套“组合拳”被市场寄予厚望。不过,多位受访学者认为,正如当日大涨的光伏板块次日便下挫,后续细则若不尽快出台,“顶层设计”对行业的激励效果将不会维持太久。
行业洗牌加速
即便是对光伏一无所知者如今也知道一个事实—这个行业产能过剩。而究竟到了何种境地?中国太阳能学会的数字显示,2010年,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10.67吉瓦,2011年一跃达到21.17吉瓦。
“有关部门做过测算,国内市场每年最多消耗10吉瓦,如果加上出口,那么,中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规模控制在2010年的水平就够了。”按照秘书长孟宪淦对时代周报的分析,中国目前的光伏产能,一半多“过剩”。
而solarzoom首席分析师蔡笃慰掌握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2年10月,中国的光伏存货高达7.47吉瓦。这需要全球光伏产业停产三个月才能消化。
“今年以来,全国光伏企业的开工率仅为60%—70%,最艰难的二季度,平均开工率只有50%。”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首席分析师韩启明告诉时代周报。
这其中又以多晶硅企业的现状最为惨淡。此前,中国有色协会硅业分会人士曾对时代周报表示,国内多晶硅企业目前总计六七十家,但开工率不足两成。
而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时代周报指出,今年还不是光伏企业最难捱的时候。“明年,欧盟‘双反’成立的可能性很大,失去欧盟市场后,这个行业的情形可能更糟。”
在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光伏产业的主要问题被着重指出,概括为三点—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以及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同时,会议要求,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
事实上,行业洗牌已经开始。林大石的本职是江苏常熟一家光伏企业的销售代表,8月之后,由于工厂已经半停工,他“做二休五”。12月21日,接受采访的林大石说,“世界末日了,教主(指无锡尚德首席执行官施正荣)早跑了,好多买不到船票的企业连末日都没看到就死了。”
Solarbuzz认为,未来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的数量将从2011年的约400家减少至不足100家,其中,排位前20的企业将贡献超过60%的电池产量。
“产能过剩是目前突出的矛盾之一,而且,这其中的相当部分是落后产能。例如,江苏一带,某些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每公斤80多美元,而正常的市场价格仅为20美元。在市场竞争中,这样的产能注定要被淘汰。”孟宪淦告诉时代周报,中央政府希望整个行业能够放弃过去单纯依靠规模效应、低价策略的模式,转而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春天?
除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消化”产能的另一路径是开拓下游市场。上述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
所谓分布式光伏发电意指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小规模发电模式。在德国,光伏发电在电力使用中的占比为4%,其中,分布式发电的光伏装机容量占50%以上,许多居民的屋顶都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并将剩余的电量出售给电网公司。
而在国内,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是家庭光伏发电第一人。2006年,他在自家屋顶建造了3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此后,还开起了“太阳能超市”,推广家庭光伏发电。
但不久后,超市关闭,而原因在于家庭光伏发电的成本太高,例如,赵春江的家庭电厂当时的造价为15万,即,1000瓦5万元。目前,尽管硬件成本已大幅下降,但仍在1000瓦1万元的水平。
“以东部地区为例,光伏发电目前的成本大约为每度7毛,而工商业电价在每度1块钱以上,所以,单位电厂、社区电厂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而居民电价现在为平均5毛/度,这与光伏发电成本之间还有40%的缺口,故而,这就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韩启明说。
事实上,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性地指出,将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并按照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目前,补贴细则尚未出台,而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坦言,他们对补贴的幅度及周期十分关注。
“如果标准定得较低,市场积极性很难调动,而若太高,大家一哄而上,对于财政而言,又是一大负担。”韩启明认为,如果政府财政能够拿出100亿—200亿资金,这项政策便可以得到有效推行。
“一直以来,金太阳项目享受了不小的财政补助,而今,只要将这部分资金转用于分布式发电即可。不过,金太阳项目的背后牵扯着利益相关方,这加大了政策转向的难度。”韩启明说。
据时代周报了解,目前,光伏组件企业的毛利润普遍在10%以下,而光伏电站建造及运营环节则有10%—30%的盈利空间。同时,新政已明确提出将光伏发电的增值税从17%改为8.5%,这意味着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将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此般引导之下,各地是否将迎来电站项目的集中上马?“所谓的产能过剩主要是指光伏设备,而终端市场上,光伏发电的发展空间很大,在没有大规模补贴的情况下,若企业愿意参与,这是一件好事。”林伯强说。
而孟宪淦认为,目前应首先研究市场容量的问题,毕竟这与政府补贴直接相关。如果过度拓宽市场,那么,过去的补贴拖欠问题未来还会发生。
光伏企业国有化?
光伏新政中,让市场颇为兴奋的另一点是其中有关“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的表述。
“设备环节之所以产能过剩,比较大的问题就在于以往地方政府、国有银行的过度支持。”林伯强认为,未来产业整合的过程中,类似的问题可能还会发生,进而导致光伏企业国有化。
“行业洗牌时,损失最大的可能是地方政府,因为,一旦当地的大型企业甚至大批企业倒闭,他们的前期投入、国有银行的贷款以及当地的就业都会遭受影响。故而,当地政府很可能成为这些企业的接盘者。”
“比较理想的情形是在政府的协助之下,其他民营企业接手,但国有化的局面很可能出现。所以,整合一开始,地方政府就必须思考退出机制,如何把企业交出去。”林伯强说。
孟宪淦近来曾在江苏、浙江等地考察,他告诉时代周报,一些地方政府至今仍在积极发展光伏产业,国有化的情况确实存在。
“市场机制是决定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还是举每公斤80美元的多晶硅的例子,如果地方一定要支持这样的企业,愿意不断输血,这是他们的事,但我敢说,80多美元的多晶硅肯定卖不出去,这样的政府也无法向社会交代。”孟宪淦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指出,这一轮洗牌砍掉的将主要是二三线中小企业,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国有化的动力不足。
而按照林伯强的预期,此轮新政落实到位后,较为理想的局面将是,目前产能中的60%得以保全,40%淘汰。“今后,我们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内市场,但最好是国内六成、国外四成。”
而韩启明认为,光伏新政救市的效果与后续出台的细则关系密切。“如果明年上半年,分布式发电的细则很快落实到位,政府愿意拿出100亿—200亿资金进行补贴,那么,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考虑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电站投资,而这带来的光伏市场增量相当可观,光伏制造环节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