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源独立”将重塑国际格局
添加时间:2012-12-24 11:29:37
来源: 国际能源网
潘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
未来国际安全利益将日趋多元化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国际格局向相对平衡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软硬实力下降,新兴力量综合实力上升。总体来看,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下降。按照购买力平价来看,今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力量持平,各占50%,这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政治安全方面,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利益日趋多元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资源短缺、跨国犯罪、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互相交织,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很大影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并表现出动荡长期化、转型复杂化、各种力量发展多元化和地区大国博弈激烈化的特点。
此外,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激烈。金融危机导致西方重新进行反思。总体来说,中美、中欧、中日关系与2011年相比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中日关系虽然有恶化的趋势,但两国间互相依赖的关系是难以改变的。中俄继续保持现在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中欧关系中,中德关系比较稳定。在中美关系中,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值得注意。
中国周边态势的特点是:2009年东边比较和缓,西边比较紧张;2010年后东边、南边的冲突不断,主要体现在海上冲突,同时西边也不容乐观,阿富汗、巴基斯坦都是安全的隐患。而2014年美国要撤出阿富汗,中国的新疆也面临严重威胁。
十八大认为中国仍存在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和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十八大提出的四个理念。其中的共赢很值得研究。之前共赢主要集中在经济上,现在还涉及安全和政治领域。包括国际安全、气候问题、粮食危机等都是跨国问题,都需要国际合作。
詹姆斯.汤姆逊 美国兰德公司荣誉总裁 全球能源格局中的新发展
全球能源格局实际上不会有快速变化。我们要提醒自己这一点。未来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全球能源需求到2035年将增长35%,主要的原因是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的增长。
减少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排放最简单的办法是提高能效。能效之所以没有达到最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源价格没有反映其真实成本。国际能源署估计,消除价格补贴可以在2035年使能源需求降低7%.尽管20国集团在2009年就提出这点,并呼吁改进,但实际上进展很小。
2035年前化石燃料仍将成能源需求中最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尽管现在对可再生能源讨论很多,但各国实际采取的行动很少。过去十年所增加的能源供应中,将近一半是煤炭。我认为接下来的十年中也是如此,或许欧洲和美国会更偏向天然气一些。
我们再看核能。日本正在逐步停用核能,德国也快速跟进。这将巩固煤炭和天然气在能源部门的主导地位,并加剧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尽管如此,我认为去年最重要的进展,可能是德国宣布将把本国的能源供应几乎全部转向可再生能源。我认为全世界应该紧密关注德国的行动,看看这样的转型在工程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则需要多少成本。
美国非常规油气发展很快,国际能源署在今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预测,未来15年美国将会成为油气净出口国。虽然美国的石油供应也在增长,但增长更多的是页岩气。对美国而言,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要比成为石油的净出口国容易许多。如果把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放在一起考虑的话,未来10~20年北美地区可能实现“石油独立”。
北美“石油独立”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尼克松以来的历任美国总统都向美国人民承诺要实现“能源独立”(主要是指 “石油独立”)。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只占石油总进口的很小一部分,但美国为什么还需要花钱去保护波斯湾的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呢?主要原因是石油是国际性的大宗商品。如果来自波斯湾的石油运输被切断,全球石油价格都会上涨,而不只是某个地区的价格上涨。
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美国也不能幸免于难。虽然受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国继续花费国防预算保护波斯湾能源通道安全的政策总是受到批评,但如果美国海军实力被削减,航空母舰战斗群不再在中东出现,那么世界上每个国家在面对中东可能出现的危机时都会变得愈加脆弱。 徐以升 第一财经研究院副院长
美“能源独立”将改变中国能源“走出去”
未来全球能源市场的区域化现象日趋明显。我们知道,石油原本是一个全球市场,但是随着美国,或者说北美的“能源独立”,这种区域化的趋势更加清晰。欧洲将主要依靠俄罗斯和中东,中国将主要靠中东和中亚。亚欧美各自的板块逐渐出现。
能源区域化还表现为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Brent)的价差,以及北美天然气和欧洲、亚洲天然气市场的价差,美国的电力价格也非常具有优势。目前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是欧洲的1/3~1/2,亚洲的1/6~1/5。美国通过“能源独立”构建了能源价格的相对优势,这是支撑我们看好未来美国经济和看好美元的重要基础。目前美国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美国“能源独立”对中国有有利的一面,因为这毕竟放大了全球的石油供给,对国际油价造成了下行的压力。另外,如果亚洲开始从美国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将拉低亚洲的天然气价格,并冲击亚洲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中国甚至已经从美国进口煤炭,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煤炭的到岸价格,甚至低于一些从中国北方运往南方的煤炭价格。
当然,美国“能源独立”对中国也有不利的一面。从长期来看,由于不再需要中东的石油,美国可能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去保护中东的石油生产和运输通道安全,中东的混乱将长期化。中东地区的长期混乱,将有利于维持美国与欧亚地区的能源价格差。
2001年“9.11”事件后中国与美国达成的潜在合作,是中国经济增长黄金十年的国际关系基础。而随着美国能源战略、国际关系战略、新军事战略的改变,中国所面临的这种国际关系基础环境正在重构,这一点应该也是中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改变。未来如果没有美国对全球石油生产和通道安全的保护,中国能源“走出去”将面临重大冲击。这可能是2012年之前的十年和2012年之后的十年一个重要的逻辑变化。
在“走出去”方面,中国已经开始尝试改变,从高风险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部分转向发达的北美地区,例如中国石油公司对美国页岩气资产的收购,中海油对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收购等。从增量上来看,中国石油公司正在选择更加安全的资产收购。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2年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对加拿大、美国等地区的油气资产收购规模已经达到300多亿美元。
此外,在当前金融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石油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美国“能源独立”所产生的金融影响也是比较清晰的。一是美国能源赤字将减少,这将支撑美元汇率;二是如果未来全球石油价格下行压力明显,将导致石油美元规模减少,这或许将冲击美国核心利益。
迈克尔.克莱尔 美国罕布什尔学院教授
页岩油气的地缘政治影响
全球页岩油气储量巨大,开采技术发展迅猛,但是也充满未知。首先不知道美国页岩油气的产量能否像过去几年一样继续增长。有一些证据表明,一些高产的页岩井已经枯竭,而新增的页岩井产量不如前者那么丰富。
另一个因素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对页岩油气的强烈反对。为应对这些反对的声音,美国政府将采取更严厉的政策措施来监管页岩开采,这将提高页岩开采的成本,并可能打消其他地方开采页岩油气的计划。
再就是水资源的制约,由于旱灾的影响,美国一些地区的页岩气开采被迫叫停。如果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这样的大旱持续下去,那么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将被迫夭折。
国际能源署2012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用了一整个章节来论述水资源对能源的影响。该报告称与水资源有关的油气开采增长迅猛,而水资源会成为进一步开采的制约因素。这对页岩油气开采来说尤其关键。
至于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对世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应明确石油和天然气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有很大的不同。从战略角度来说,石油的重要性远超天然气。这是由于石油在战争和交通运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还没有别的能源能替代石油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美国永远不会实现“石油独立”。美国可能成为能源的净出口国,可能出口天然气和煤炭,但不可能出口石油。
美国海军对海上通道的掌控能力才是美国军事地位的体现,而非拥有的原子武器数量。在美国政界看来,美国对世界海上通道的控制是美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是美国对世界稳定的贡献。但这也是一种对他国的隐性威胁。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美国新的军事战略,其内涵是即使以牺牲美国在其他地区的军事掌控为代价,也要确保美国对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完全掌控。
此外,美国希望欧洲能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实现能源独立。我了解到俄罗斯对美国的这一战略十分紧张。因此,俄罗斯希望增加它向东边的能源出口。
从地缘政治角度上看,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的影响而非真正地缘政治的影响。页岩气最终产量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我们已经看到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态势,尤其是针对中国。最后,我对页岩气开采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非常担忧。
王国兴 浦东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主任
美国应考虑向中国出口天然气
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是非常重视清洁能源的,但真正对美国造成冲击的是页岩气革命。刚才克莱尔教授说页岩气革命的影响更多是心理上的,我倒是希望能产生一些战略上的作用。中美之间应加强能源间的合作,但我不太赞成中国从美国进口煤炭,因为进口煤炭等于进口温室气体,如果是进口天然气或者说页岩气,倒是可以帮助中国在现阶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至少可以缓解局面。
中美两国在战略对话中曾达成一个有关页岩气领域合作的协议,主要是美方帮助中国开采页岩气,但后来发现中国的水资源非常缺乏。因此,中美两国需要改变合作方式,从美国进口天然气就是一个突破口。
我们要习惯于从世界上买一些东西,如果中国能够从美国进口页岩气,将给美国的页岩气行业带来资金和需求,提升美国低迷的页岩气价格,这(对美国页岩气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美国现在对中国出口天然气还有障碍,因此我希望美国专家能向美方建言,促使中美两国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这对双方都有利,可以避免双方摩擦的上升。
徐明棋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全球能源市场稳定有赖于国际互信
我认为美国页岩气的产量未来可能迅速增加,但恐怕还难以实现能源完全自给。此外,美国仍会继续维持在中东的威慑力量,和对太平洋及印度洋石油运输通道的保障能力。
对外部石油的高度依赖并不一定会使中国陷入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首先,美国增加了全球石油供应规模,这对中国是件好事。如果美国能源能够自给的话,它在世界能源生产、运输和价格上获得的利益可能会更多,中国因此可能会付出更高的代价,但绝对不会陷入一种使整个工业化进程都遭到破坏的绝境。另外,由于煤炭自给率较高,中国整体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还是非常低的。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美联储最近又进一步扩大了其量化宽松的规模。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有进一步上涨的动力。我也认为石油的金融属性及其和美元实际价值的关联性越来越高。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可能面临在价值链上的利益损失。单纯从供应角度来说,我认为不大可能出现中断。因为这对美国也没有好处。
保障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更有赖于国际互信和国际合作。随着美国实体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美国经济相对下滑的局面会逐渐发生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有赖于发达国家提供的市场,因此发展中国家需重视与发达国家的这种合作,积极地参与到现存的国际体系当中来,推动现存的国际体系的缓慢改革,使之变得更加透明、公平、公正,而不是试图建立一套发展中国家自己的体系。这可能引起全球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震荡,最终导致双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