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解析
添加时间:2012-11-06 10:03:14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由商务部等举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人们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车,能否尽快通过“弯道超车”驶入老百姓的生活轨道呢?
从理想到现实:需求仍是驱动力
“十一五”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介绍,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机、轻量化材料、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
很多专家认为,尽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石油仍是汽车的主要能源,但混合动力技术会成为降低汽车燃料消耗水平的有效节能手段。
产业化:尚待市场培育政策扶持
纵观全球,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对新能源汽车寄予厚望。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
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未来仍将持续增长。在怀揣全球化梦想的中国汽车企业加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新能源汽车尚处于产业化初期,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推广试点示范,加快培育市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尽管节能汽车已具备产业化基础,仍须综合采用标准约束、财税支持等措施,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如建立完善的汽车节能管理制度,促进混合动力等各类先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出台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分阶段目标值为基础的汽车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
我国今年开始逐步对中国境内销售的国产、进口汽车实施燃料消耗量管理,并提出2016年至2020年汽车产品节能技术指标和年度要求,实施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标示制度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公示制度。
技术攻关:加速车用能源多元化
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2)》,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待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10月15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公告称将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中央财政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并促进联合研发模式发展。三部委还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坚持统筹兼顾,在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技术研究,积极开展车用替代燃料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专家也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我国鼓励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等资源丰富地区发展替代燃料汽车,同时,也在探索开发其他替代燃料汽车,促进车用能源多元化发展,减少车用燃油消耗,为环境“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