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哲:天然气价改应摆脱“涨价冲动”
添加时间:2012-10-16 16:09:00
来源: 国际燃气网
备受关注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了重要进展。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位内部人士上周末向本报记者证实,全国天然气价改扩大试点的方案已完成,定价方法仍沿用在两广试点的“市场净回值法”。按照此前计划,川渝等地有望继两广之后成为第二批试点区域。另据中石油西南油气田传出的消息,该方案作为过渡方案目前已递交国家相关部门。由于各省情况不同,谈判对象各异,使得“一省一价”可能成为未来天然气价改的突破途径。
在继第一轮试点实施的“市场净回值法”引起公众对涨价质疑之后,第二轮试点据称最终会引用“一省一价”的价改模式。“一省一价”究竟是什么样的目的和“货色”呢?按照息旺能源天然气分析师的说法,“天然气价改过渡方案的作用是将我国天然气的整体价格抬高,但由于中国区域性市场的价格承受能力差距大,所以‘一省一价’的形式较为合理。”也就是说,无论说的最动听的天然气价改方案,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我国天然气的整体价格抬高”的结果,这样的价改结果未免令人大失所望。
有关部门或有种种涨价的理由,垄断企业有牟利冲动,其张价理由更为迫切,然而,天然气和天然气价改就非得“涨价”不可吗?至少从该能源现状和市场消费现实分析,天然气这一新兴能源并不具有提升价格的基础。众所周知,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和消费无可避免的情况下,越是鼓励公众多消费天然气越有利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这一分析是理性的,也是客观的,和汽油柴油相比,以天然气代替之或更多的代替传统型能源,符合社会发展和能源使用前瞻。有基于此,天然气并没有像类似的“必须节约型资源”,如水电煤那样实施“阶梯”倒逼“节约”的必要,或必须以涨价来减少消费。
从天然气市场消费现状分析,应以“降价”或“平价”来促销而不是因涨价造成需求抑制。据统计,近10年来中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3%,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6%,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2.4%提高到去年的5%。根据国家能源局“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预计2015年天然气利用规模要达到2600亿立方米,届时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未来三五年内天然气消费才有可能提升到8%水平的国内市场,竟然拟推行“整体涨价方案”,与培育市场和促进正当竞争严重相悖。其三,国内天然气开采量比例极高,进口比例较低,在基本上国产化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应多惠及于民而不是“涨价”。
要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最根本就是要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但价格改革并不等于“涨价”并不等于“一省一价”改革之下的“整体价格抬高”。“一省一价”可以实践和探索,但应建立在一个“限制最高价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一省一价”大的方向可以肯定,但“一省一价”并不是可以完全由一个省的销售商自行定价。天然气做为公共性能源和带有公共属性的商品,完全依靠自行定价最终只会损害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