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火电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添加时间:2012-09-22 10:40:31
来源:国际电力网
政策频出 ,电力行业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日前,国家相关部门频繁出台有关电力企业节能降耗的新标准、新举措,促使电力企业加快节能降耗的步伐,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标志着电力行业进入了一个节能降耗的新阶段。
中国电监会日前公布,《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的监管评价》将于11月1日起实施,从发电标准煤耗、供电标准煤耗等方面严控电力企业消耗能源损失和电力生产输送成本,推进低碳绿色电力发展。今后,电力监管机构每年将对监管范围内的发电企业上年度供电标准煤耗予以公布,并提出监管意见。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则对促进电力工业绿色发展提出的规划目标是: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等途径,与2010年相比,2015年电力工业每年节约标煤2.6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55亿吨、二氧化硫565万吨、氮氧化物248万吨;与2015年相比,2020年电力工业每年节约标煤2.7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76亿吨、二氧化硫584万吨、氮氧化物256万吨。
可以看出,电力行业节能降耗的任务日益艰巨,靠传统的设备升级或技术替代等措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所以,电力企业要想真正做到绿色低碳,必须着眼于整体,寻求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系统解决方案。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种全新的节能解决方案呢?
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为电厂节能减排带来希望
业内专家指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煤耗是电力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凝汽式燃煤电厂的生产过程一般由输煤制粉系统、燃烧系统、空气循环系统、灰渣处理和排放系统、热力系统组成,火电厂在将燃煤热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能量损耗。
“燃煤燃烧总发热量中一般只有35%左右转变为电能,而50~60%以上的热能则通过汽轮机凝汽器的循环冷却水释放到环境中白白浪费掉了。” 国内最大的节能系统集成服务商——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李总工解释道:“既然热量损失无法避免,必须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加以利用,以期部分或全部回收,才能提高综合热效率、降低电厂煤耗,同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热污染。随着热泵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型高温水源热泵的研制成功,使得发电机组冷凝热回收成为可能。”利用吸收式热泵或离心热泵技术可以利用各种热能,如以蒸汽、热水和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为驱动热源;以各种低品位热源,如余热、排热为低温热源。
以盾安节能的吸收式热泵供暖技术为例,每输入1GJ的能量,可以从20℃~30℃的余热水中提取出0.7GJ的热能,从而得到1.7GJ的高品位能量。以一个装机容量2×300MW的电厂为例,通过采用热泵技术,每个采暖季(按120天计算)可回收余热约200万GJ,相当于550万平米建筑的年采暖能耗,折合年节约标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1466吨,减排氮氧化物644吨,减排烟尘1028吨,减排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种植树木1000万棵。同时,由于电厂冷却水无需再通过冷却塔进行冷却,减少了冷却水的蒸发耗散损失,年节水量约90万吨。
“合同能源管理+系统集成服务”,成为节能减排市场新宠
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副总经理赵福生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利用市场化机制,使耗能企业在”零投入“情况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节约成本并分享节能收益;政府部门减轻了节能减排、民生投资的压力;百姓则享受到节能减排带来的碧水蓝天。由于能够让多方共赢,合同能源管理已逐渐成为国内节能减排市场的重要运营模式。”
“但是,目前不少耗能企业对节能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节能减排主要就是设备的升级或技术的替代,而没有意识到能源管理在系统节能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实,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考虑系统每一个环节的优化设计及优化运行,才能实现整体节能的最佳效果,而这正是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优势所在。”赵福生表示,“盾安节能将系统集成的理念创新性地运用于节能服务中,根据客户的特点和需求,整合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节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集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一整套的系统集成总包服务,使耗能企业无需投入大笔资金即可导入最优的节能技术和服务,合同期内还可按约定分享节能收益,合同结束以后,将所投资的设备和技术全部无偿赠与耗能企业,从而为客户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真正多方共赢。”据记者了解,盾安节能以“合同能源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创新模式,迅速赢得了各地政府及耗能企业的青睐,包括华能、国电等电力企业均与盾安有合作,仅2012年1-7月份,该公司获得的订单总额已超过35亿元,确立了其在中国节能服务行业的领军地位。
“十二五”期间,电力企业的节能降耗势在必行,任重道远。为了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碧水蓝天,节能减排,需要各地政府、电力企业、节能服务公司、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