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世界无车日。记者在连续一周的调查中发现,以纯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目前正遭遇三大尴尬:电站太偏,充电太久,充电站稳赔不赚。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万辆,2020年将超过500万辆。这意味着,新能源车不仅必然替代燃料汽车,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地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然而,现实的处境并不尽如人意。专家透露,目前,沪上已出现在纯电力驱动模式上,汽油增程的新样本。
【提案答复】
发展新能源车需“因地制宜”
新能源汽车一直备受关注。2009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将二甲醚汽车技术阶段划分为起步期。
今年全国 “两会”时,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胡里清在提案中指出,包括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属零排放,如果能尽快规模化示范应用汽车,将有效缓解石油短缺、显著降低环境污染。
工信部也给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的提案答复中指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具有天然气、生物燃料等资源优势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此前,市交通港口局在给黄震的提案答复中也提到,本市下一步将积极支持更高排放标准的二甲醚汽车研制,并鼓励利用现有加注站等配套设施开展试验运营,并鼓励本市企业积极开拓二甲醚汽车市场。但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一切并非文字表述得那样顺畅。
【延伸调查】
4台充电机1小时没等来1辆车
为了解电动汽车为何迟迟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记者首先对市区内充电站做了一番调查。
上周四上午,位于三江路华石路路口的临时充电站,只见人行道一旁竖着4台一人高的临时充电机,每台机器相隔3米左右,机器上面写着 “P1 30KWDC直流充电机”,在机器的中间部分,有一个插卡槽和充电舱。记者在路边观察了1个小时左右,没有1辆电动汽车前来充电。
这4台机器是世博会期间投入使用的,上海市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几乎没有人去充电,因为市区内几乎没有私人拥有纯电动新能源汽车。
【三大问题】
充1次电需五六个小时
临时充电站旁,是即将开放的漕溪路充电站,大门紧闭,保安说现在还在装修,没有对外开放。充电站左侧的墙壁上挂着11台充电机,比临时充电机体积稍小些,也有一个刷卡区域。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只要刷卡就行,充一次电在五六个小时左右。 ”充电站的另一侧是一个50平方米左右的换电池区域,里面有3台换电池装置,该名工作人员说,每台机器有24块电池,每次可满足3台机器同时换电池。 ”换电池一次约需五六分钟。
电力公司另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牵涉到电池的安全性、配置等问题,目前关于换电池的收费以及具体可行性措施正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