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而上 技改提升产能破茧而出 产值将超百亿
添加时间:2012-08-31 09:44:41
来源:南方日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两周年特别报道
(下)太阳能光伏篇
8月中旬的一天,烈日当空,热气升腾。市经信局局长冼周恩带领部分局领导,来到落户东部工业区的宏威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地现场办公,并视察了正在安装调试的第一期生产线。从今年9月底开始,该项目将陆续投产10条生产线,预计产能超过5000兆瓦,这比两年前规划的产能1600兆瓦,提高了2倍多。 挂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两年以来,基地项目从前期协调、到破土动工,再到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投产,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均一片寒潮。尽管如此,作为龙头企业的宏威还是认准方向全力冲刺,通过降低成本、提升产能,期望将来凭产品的性价比笑傲群雄。
宏威的信心,源自其背后完整而日渐成熟的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在基地效应的带动下,东莞太阳能光伏产业未来如何在整合中杀出重围?光伏市场又如何突破市场的整体低迷和政策的瓶颈限制,成为照亮东莞未来的朝阳产业?这一切都在考验政府与企业的双重智慧。
2010年8月,经政企携手努力,东莞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成为广东省认定的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也是目前全省唯一的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春去冬来,两年已逝。挂牌至今,东莞的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临近企石镇的产业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气象。目前,基地的土地多已完成平整,在基地的一角,数栋厂房已经拔地而起。由于占地面积达1600亩,基地幅员广阔,从宏威设在基地的临时办公室开车到正在调试的第一期生产线,约需十分钟的时间。
第一期生产线所在的厂房,内部正在进行装修,数十名年轻的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加紧组装。宏威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该厂房的设备采购方面已完成前两条生产线20多亿元设备合同的签订,配合厂房的建设进度,设备已经陆续到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及调试,8月份完成仓库建设,预计9月份实现投产。
当然,相比起宏威远大的宏图,目前所见还只是管中窥豹。宏威数码的总经理刘惠森介绍,到2015年,宏威将分期投资130亿元,陆续投产10条生产线。届时,全部采用东莞宏威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的成套硅薄膜太阳电池生产装备,预计产能超过5000兆瓦。而从这个基地生产的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年产值将达到一百多个亿元。
这么大的投资从何而来?孙满龙解释,130亿元并非一次性砸钱,而是逐步发展。企业也得到了政府相当多的补贴,比如东莞市政府就入股7亿元,南城方面入股5亿元,这些都作为启动资金使用。实际上,该项目挂牌为“晨真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表明股东有两家,一为宏威数码;二为南城政府入股的一家公司。
也基于此,目前的项目用地也属于“飞地”模式,位于东部工业区的南城园区之内。“不仅市里有专门的领导小组,推动项目的落地建设;南城这边也有个小组,每周都会过来监督指导项目的进度。”孙满龙称。
截至目前,正式在基地投产的也就宏威一家。宏威方面希望能多几家做薄膜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进来,形成良性竞争、产业集群,这样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都有好处。
对此,东莞市经信局的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基地还是很有号召力的,目前很多企业都想进来发展,也有几个项目正在洽谈。“基地鼓励薄膜企业落户,但也不限制做晶硅的企业进来,后续的配套政策也将出台跟进。”
该负责人称,宏威是龙头企业,若有项目想要进入基地,政府会向宏威了解情况,相当于将宏威作为专家顾问。此外,市经信局会牵头做可行性评估,请专家来做市场法律方面的研究,最终决定引进哪家企业。
“东莞对于基地的管理是很用心的,成立了由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的‘东莞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指挥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加强基地建设的组织保证。”刘炯贤认为,这对近年来推动基地建设大有裨益。
从目前来看,自从挂牌省级产业基地以来,对基地和产业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基地效应之下,市里专门出了配套的发展规划和基金扶持。其中,光市经信局出台支持配套企业发展的规划,就有五六个项目。包括做设计的,做逆变器的,做测试平台的,做应用示范等等,分布在上下游企业,目的就是加速形成产业链。”孙满龙表示。
而来自省里的支持力度也很大。2010年以来,东莞的宏威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项目等2个项目获得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太阳能光伏产业类)合计7000万元的资助。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事实上,能够成为广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不仅得益于东莞拥有像宏威这样的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企业,其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完整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也是备受青睐。放眼未来,行业的竞争将更多趋向产业链整体竞争,东莞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的命运沉浮,与产业链的配套完善紧紧栓在一起。
为此,自基地挂牌以来,东莞从决策层面持续推动产业集群的集聚和发展,2011年,为进一步明确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东莞颁布出台了《东莞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提出了“一基地四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太阳能生产线的本土产业化工程、太阳能发电站示范工程、光伏屋顶发电工程等五大重点建设工程,引导全市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向太阳能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东莞还出台实施了《东莞市促进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实施细则(试行)》,设立了东莞市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起,连续5年,每年从“科技东莞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拨付一定金额用于扶持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
2011年的专项资金额度为2000万元,经对申报材料的认真审核和专家评审论证,拟对信义超白光伏玻璃(东莞)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4个项目进行扶持资助,其中,产业链支撑项目1个,产业链重点配套项目2个,光伏应用示范工程项目1个。
此外,东莞还在去年开展市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申报认定,认定东莞市(麻涌)南玻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新建)东莞市(南城)薄膜太阳能装备产业基地(新建)和东莞市(南城)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新建)为市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从省级产业基地到市级产业基地的梯度布局,也透露出东莞希望形成太阳能光伏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东莞市经信局电子信息科科长张劲帆表示,东莞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完整,投产的企业约有70家,在产业的上中下游都会有所分布。“其中,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置身其中的企业无疑更加清楚。孙满龙就举例,宏威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地的10条生产线的装备,就全部来自于宏威设在南城的薄膜太阳能装备产业基地。“宏威薄膜太阳能装备已经开始销售,去年是5个亿,今年将达到八九个亿,但主要还是处于自产自用阶段。目前整个行情不好,投资不多,因此我们主要自己用,等将来有订单了,我们也会去抢。”
在这条产业链中,不仅宏威自己的电池项目和装备项目互相联系,宏威的生产经营也和上下游企业紧密关联。“比如卖给国外的电池,都是成套卖出去的,卖电池就要配逆变器,这块就是由易事特在做。国外的项目一般都是总包的,不单纯是卖电池片,还有接线盒、线缆等,这些都可以在东莞找到配套企业。”孙满龙说,宏威电池板的原材料玻璃就来自南玻,气体来自松山湖,其他一些辅助材料,都能在东莞范围内找到企业解决。
一张贴在基地临时办公室内的项目规划图可以说明这一切:从装备制造、光伏电池制造到工业气体、逆变器、光伏玻璃、以及下游行业的产业链配套,包括后续的光伏电站建设,都紧密联系成线性循环。东莞具备形成这样的完整产业链——方圆100公里以内产业化配套能力达95%以上,实现闭环高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刘炯贤站在全市层面总结到,就东莞目前情况而言,产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几乎成为产业发展的唯一支柱。“全市重点推动宏威1500兆瓦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宏威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项目、南玻晶硅太阳能电池增资扩产项目、易事特逆变器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协调解决各重点项目在立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寒潮之下闯出新天地
尽管东莞从基地建设、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到政策配套,做得有条不紊,然而从目前国际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整体环境来看,无论发展的步伐还是推进的速度,都必须小心翼翼、投石问路。面对整体低迷的市场和动荡的国际经济,东莞必须在抓住薄膜方向的同时,通过基地发展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突围之路。
孙满龙承认,两年前的发展规划曾提到,到2012年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值达到100亿元。不过在实际进程中,从启动资金、政策扶持到项目本身的用地、环评等各方面,都耗费了不少时间,相比原来规划有所推迟。“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对如今国内太阳能光伏不景气的市场,多少打乱了原来的发展节奏,产品的成本下降得很快,补贴的政策也不是很稳定,这些问题当初也有预料到,于是宏威做足功夫提升技术和产能,以技术带动作为突破口。”
事实上,行业的整体危机已经波及到东莞。日前有报道称,东莞南玻集团的太阳能业务就出现了亏损,南玻集团也被迫暂停了一项东莞光伏组件扩产项目的投资。业内人士表示,2012年上半年太阳能光伏市场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低迷态势,“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各国太阳能补贴政策一路调整,加之美国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双反结果出台,对太阳能产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全行业严重亏损,许多企业破产或被迫停业,近90%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正基于此,孙满龙还是庆幸当年的宏威选对了方向。“我们从产业前景看,选择了技术门槛更高、资金投入更大的薄膜电池,而不是寄望于靠政策、靠补贴来做光伏产品。其实,目前的行业动荡主要对晶硅的影响更大,比如美国的‘双反’针对的是晶硅,薄膜还是很有前景的。”
在孙满龙看来,宏威也是在各种压力下“自己努力向前跑”。“按目前的水平,预计到2015年,薄膜发电的电站投资成本降到每瓦5元钱以下,也就是三四元左右,这将和火电的成本持平,而且电池片的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降低将让薄膜电池更具备竞争力。”
刘炯贤认为,三大因素将促进薄膜发电的发展,一是投资成本不断降低,二是产品技术大幅提升,包括光电转化率等指标;三是薄膜发电的维修、运营成本等相比火电等更有优势。“目前宏威的薄膜电池正朝着这个方向快速进步,当然了,如果还有第四个原因,那就是薄膜发电属于清洁能源,这符合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目标:2020年光伏发电量占到全部发电量的3%—5%,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30-50GW。“有研究报告称,到2030年左右,光伏发电将占到全球发电量的20%,火电的比例将越来越低,光伏电比例肯定会越来越高,这都让东莞的薄膜光伏发电看到希望。”市经信局一名负责人称。
“在此前提下,未来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和应用。尽管各地都鼓励建电站,也准备出台政策来推广应用。但是拿东莞来说,虽然酝酿了很久,但尚无明确文件说建一个电站可以补贴多少钱。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电网的政策限制,万一建了之后不能上网,那就浪费了,这方面政策一直不明确;二是补贴多少钱,这个市场的波动性很大,成本下降得也很快,因此补贴标准也一直拿不准。到底是制定一个弹性的政策或是固定的政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孙满龙直言,万一没有明确的补贴或者税收等优惠政策,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会影响光伏电站的推广应用。
对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博士耿怡表示,从基地到政策,东莞的薄膜太阳能光伏具备非常好的机遇。“未来光伏市场的出路将是分布式发电系统,薄膜电池是未来发展分布式发电的主力军,东莞选择薄膜电池作为进入光伏领域的发展战略是正确的。”耿怡认为,“国家大力推动光伏市场发展,将为东莞通过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将带来极大利好。可以规划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金太阳工程’和广东省太阳能发电站项目等重大专项,建设一批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有利于东莞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尽管存在风险,但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作为看着东莞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一路成长起来的政府官员,刘炯贤依然信心满满,“全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陷入寒潮,但是东莞凭借技术和产能,正在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