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之困: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
添加时间:2012-08-30 08:08:18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竞争加剧、业绩下滑、市场不景气??随着问题接踵而至,中国风电行业似乎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风电减速
国内外经济危机风云突变之中,中国风电行业近两年每况愈下。
据国内20家主要风电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统计,2011年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11.3%,净利润同比下降19.4%。而从风电零部件及配件生产、到风电整机制造、再到风电场运营,整个风电产业链上出现利润滑坡的企业高达60%。风电设备龙头企业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业绩领头“变脸”,利润缩水逾七成。
2012年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已公布半年业绩预报的12家涉及风电行业的上市公司中, 9家业绩预报同比下降。其中,金风科技、华锐风电预降50%以上;部件厂商大连重工、九鼎新材等企业预降30%-80%。
更雪上加霜的是,风电设备出口近日又遭遇到美国双反压制。据美国商务部7月27日公布的对华应用级风塔双反案的倾销初裁结果,包括华锐在内的多家风电企业被征收高达20%-73%的倾销税。
与此同时,全球风电市场也并不景气。Make Consulting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风电机组订单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主因是亚太和欧洲核心风电市场疲软,尤其是中国、印度、英国和德国陆上风电市场不景气。Make Consulting表示:“管理的不确定性、风电补贴削减以及电网连接问题,这一系列因素抵销了新兴风电市场的可观前景。”预计2013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继续呈下降趋势,较2011年减少5%。
中国式成长
得益于政策支持,从2003年开始,中国风电经历过一轮快速成长。
此前,由于风机依靠国外引进,风电场造价超贵,风电价格居高不下。
“当时的那些风电场基本上都成了形象工程,火电每度才3毛钱,一两块钱1度的风电谁会去买?所以必须要把价格拉下来,而设备的国产化,并且是规模性的国产化,成为摊薄成本的重要方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说。
为了扶植国产风机,当时的国家能源局采取了行政手段,即对风电项目实行招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考核设备的国产化率,并把这条线定在了70%以上,达到这个要求就容易中标。
经过几年培育,至2010年,中国风机制造业羽毛丰满。涌现出华锐、金风、东汽、联合动力等风机制造商,当年新增装机容量已跻身全球前十名,华锐更是仅次于维斯塔斯,排名第二。
中国也正式跻身风电大国。数据显示:至2011年底,国家电网(微博)经营区内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达4394万千瓦,而到今年6月底,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又增至5026万千瓦,同比增长33.5%。国内风电装机超过500万千瓦的地区有4个,分别是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甘肃的酒泉地区、河北的北部地区。而目前,世界上风电规模超过500万千瓦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也只有9个。
考验期来临
但经历过高速发展的中国风电行业,2011年出现了明显的减速。
东方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告诉《上海国资》,2011年以来的风电下滑趋势,不是需求下滑,而是产品价格下滑。“从市场需求来看,2010年和2011年都是18GW,2012年也在16-18GW之间,实际上并未减少,真正减少的是产品价格。这从风电上市公司的报表也可以看出,下滑快的并不是收入,而是毛利率和费用。”
在这位分析师看来,价格下滑的主因是产能过剩。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连年翻番,已经从7年前的126万千瓦快速攀升至2011年的6273万千瓦,猛增50倍,排名全球第一。
但是,这些风电电量并未有效利用,“弃风”现象严重。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约有100亿千瓦时的风电电量由于被限制并网而遭损失,达到了历史最高值。按照供电标准煤耗330克/千瓦时测算,这些损失的电量折合标准煤超过330万吨。
8月2日,国家电监会发布的《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同样显示,占全国风电发电量86.8%的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
据了解,与火电等一般常规电源相比,风电发电因风大风小而变化,是随机的,预测非常难。同时,由于国内风电发电量大的地区用电规模小,需要高电压远距离外送,而我国目前跨区域的电网还相对比较薄弱,风电大规模跨区域远距离输送存在一定困难,也影响了风电高效利用。
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并网难等一系列问题集中凸显,风电行业考验期真正来临。
路在何方
此前,有报道称不少风电企业图谋“出海”开发海上风电解困。
据了解,包括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及华能新能源在内的国内主要风电开发商纷纷将视角转向以低风速、高海拔和低温为特征的分布式风电,以及海上风电市场。
我国拥有18000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可利用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风能资源丰富;同时,海上风电的风力和风速常年可维持在较为恒定的状态,波动性较小;而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用电需求量大的大中型城市密集,可有效减少电力输送成本,这些都是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所在。
但是,相对陆上风电而言,海上风电对风电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更高,而且成本也较高。更何况,国内海上风电市场实际进展缓慢,2010年10月中标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的、分别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下辖的滨海、射阳、东台、大丰四地的4个项目,由于审批手续繁琐等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开工。
种种迹象表明,风电行业似乎进退维谷。
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开始出现。
在资本市场,风电相关企业开始相互支持。今年6月,五大发电央企之一的中国华电集团旗下子公司华电福新能源首次发行H股时,华锐风电、上海电气(4.09,-0.01,-0.24%)等诸多风电企业纷纷认购,从而顺利实现了上市。其后,去美国上市的中国最大民营风机制造商、明阳风电也买入了刚上市的华电福新H股1.41062亿股,每股均价为1.65/港元。
风电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趋势也更加明显。除了风电场开发商涉足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之外,电网企业也开始介入风电开发领域。6月20日,由南方电网控股子公司南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明阳风电、粤电集团,以及国内能源和相关领域的8家知名企业共同出资的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继国网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后,首次形成了具有了较强产业链阵容的竞争“联合体”。
进退维谷之际,“抱团取暖”或许更容易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