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需增民意基础 应促新能源车消费
添加时间:2012-08-20 10:33:53
来源:腾讯专稿
我认为任何城市限购都需要增加民意基础,都应当是建立在已经进行了城市交通规划努力,仍然无法缓解交通拥堵之后。无论限购早晚,决定是否限购这个问题都应提前与公众沟通,都需要增加民意基础。
8月2日西安法制办发布了《西安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由于这个条例涉及西安小轿车总量控制的内容,发布时间又恰好在广州限购细则发布之后,这很容易被业界解读为西安要推翻百万汽车保有量城市限购的多米诺骨牌,反对声此起彼伏,结果还没到征求意见日期结束,西安市政府就对外发布消息说:西安不会采取限购、限号、限行措施。言下之意,西安交通挺通畅,用不着限购。此消息一出,西安的经销商松了口气,连汽车股都以上涨来表达“谢意”。西安需不需要限购,这不应该由政府单方面说了算,西安法制办用征求社会意见的方式探求民意,这 才是正常的公共生活。正常的政府决策模式反而导致动议胎死腹中,因此,西安的限购企图失败,将进一步坚定其他企图限购城市搞突然袭击的决心。
对于各城市限购这件事,我和很多业内媒体人的看法一致——对于一线城市,这是早晚的事。虽然目前这个时间点不是一个发布限购的好时机,但类似西安这类城市规划受限于古城的百万保有量城市,限购是必然的,否则市民最终会抱怨无路可走,无地可停车。有业内人士在反对西安限购的理由中提出:欧美发达国家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的很多,但限购的却没有。中国限购是政府在交通管理方面不得力,是推卸责任。但这不正好说明:交通拥堵并不由汽车保有量决定,城市规划、人口密度、平均出行距离等因素对交通拥堵影响更大。正因为我们已经拥堵了,所以才必须限购。如果不限购但城市更为拥堵了,作为市民,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市民而言,理性的决策是支持政府限购。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任何城市限购都需要增加民意基础,都应当是建立在已经进行了城市交通规划努力,仍然无法缓解交通拥堵之后。无论限购早晚,决定是否限购这个问题都应提前与公众沟通,都需要增加民意基础。虽然提前透露限购会导致公众突击购车,但不能因为公众有突击购车的可能就不沟通。
对于国内14个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而言,限购是早晚的事,但限购的目的应当明确,不仅是缓解拥堵,更应把节能减排当作重要目标。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现有的摇号、拍卖牌照的政策都还没有出台购买新能源车优先获取牌照的鼓励政策。相比之下,广州限购细则的出台明确了购买新能源车优先获取购买指标的方向,这为其他企图限购城市带了个好头。虽然其新能源车鼓励措施被理解为照顾本地车企,但无论照顾谁,如果它确实能鼓励新能源车消费,这对节能减排本身而言没有差别。
在广州的限购细则中,对每月1000个新能源车购买指标的限定条件是该新能源车应节能20%,这个指标虽然量化了,但参照物的选择决定了节能效果。对凯美瑞而言,由于有混合动力和非混合动力版本,两相比较就很容易得出节能效果超过20%的结论,但对于普锐斯等车型如何界定它们的节油效果达到20%呢?理论上1.8L排量的混合动力普锐斯肯定比一般1.8L排量汽油车省油20%,但在参照物缺失的情况下,要证明这点并不容易,其他可变因素太多。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说,确实应当将强混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都纳入无需摇号、无需参与拍卖的名单里,除了政府购买补贴,这恐怕也是对新能源车强有力的支持。考虑到我们节能减排的压力,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本土新能源车制造商的扶持力度,比如对比亚迪的F3DM、e6纯电动等车型给予切实补贴,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对进口新能源车抱有成见,毕竟,节能减排是目的,如果因门户之见而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这对中国整体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由于西安限购失败,我们已经很难揣测下一个推出限购政策的城市会是哪一个,因为任何打算实施限购的城市都会严守秘密,都会借鉴广州搞突然袭击的经验。虽然广州的实施细则异常复杂,宣布实施之后仍然饱受争议。但它至少比北京的单纯摇号更能反映需求差异,它也比上海的单纯拍牌更能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它也兼具鼓励新能源车消费的政策缝隙。所以我希望未来推出限购政策的城市都能向广州看齐,在增加更多民意的基础上果断限购,这事关每个市民。如果民意表达之后多数都不支持限购,或许更多的城市应模仿首尔,拆掉过街天桥,故意制造拥堵,拥堵严重的情况下,开车进城的市民自然就少了。用拥堵本身来治堵,这是昏招,但貌似它是民意充分表达的结果,我们会欢迎这样的治堵措施吗?且看谁是下一个限购城市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