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江苏常州、镇江、南京等地进行调研,并就辽苏浙皖粤五省经济形势举行座谈会。
该次会议指出当前稳定投资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要因势利导,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
在当下中国的经济结构中,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与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投资一直是投资的主力,它们的投资基本稳定将对稳增长发挥着积极作用。从中国汽车行业的特点看,其一直存在着集中度低、产能格局散乱差的问题。
与此同时,近两年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2012年尤甚。
在“稳投资”的背景下,汽车行业是否可能出现新一轮产能扩张,而“调结构”的政策导向是否会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出局,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报汽车研究院与盖世汽车网进行了联合调查。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2年8月6日至8月13日。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国家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重塑速度在加快。
收紧项目审批
在“稳投资”的背景下,对汽车行业项目的审批速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次联合调查结果显示,在政府是否应该加快这一问题上,多数汽车行业人士持否定意见。约63%的参与者认为汽车行业已经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政府不应该加快汽车项目审批。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也透露出中央控制与优化汽车产能的意图。譬如,汽车厂家异地建厂要求必须有自主品牌项目和新能源项目,这被视作是发展自主与实现产业升级的手段。
政府之所以出台这些政策有其必然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5年,国内30家主要汽车企业2015年的产能规划已达到4000万辆。但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草拟的“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预测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3000万辆(内销2500万辆、外销500万辆)。这意味着如果期间企业不作出调整,届时闲置的产能将达到1000万辆之巨,这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是很大的浪费。
与中国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相符,其产能过剩很有可能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即落后产能过剩,而优质产能并不过剩。瑞银公布的一份报告统显示,自2008年以来国内二十家主流乘用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呈现不断走高的势头,直到2011年依然维持高位,其中有十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100%以上(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超过90%就已经是产能不足),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高达179.4%和161.5%,已经逼近极限值。
不过,也不能排除合资企业的扩产同样可能造成未来产能过剩的局面。中国汽车的消费需求已经开始放缓,未来是否会再现高增长难以判断。目前,汽车工业的过快发展已经给能源、环境以及社会等各方面都带来巨大压力,两年内三家城市推出限购措施便是最好的佐证。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仍不可知,但基本可以断定的是中国不太可能想美国、西欧和日本一样,达到千人600辆甚至以上的汽车保有量。因为资源受限而导致车市出现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小。这也是中央政府不得不提前考虑的问题。
此外,有19%的认为政府应该会加快汽车行业项目的审批,理由是汽车行业的投资对稳增长作用重大。因为房产、基建投资疲软,剩下可以委以重任的就是汽车行业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政府已经在加快汽车行业项目的审批了,这从今年上半年汽车企业纷纷在异地建厂就可以看出来。有18%的人士在回答政府是否会加快汽车行业项目的审批时,选择了“视具体项目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