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出台 巨大产业链将衍生

添加时间:2012-07-24 12:06:05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7月9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由国务院对外发布,虽这一《规划》早在几个月前就已被外界熟知,但此次正式公布还是引发了媒介的关注热潮。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这份七千余字的《规划》在成为其未来近十年行动指南的同时,也为其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无限想象。

  迟到两年的喜讯

  实际上,早在2010年年中,该《规划》征求意见稿便已出现在业内有关专家及部分整车生产厂商的手里,原计划在2010年底或2011年初完成修订并公布。

  但直到近两年后,这一振奋整个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 《规划》才正式发布,显然,修改、讨论的时间比预计的要漫长很多,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对此,不少业内专家表示理解。“任何一个规划都必须以科学的态度逐步完善。”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表示,“特别是国家这个层面的规划,牵涉面多,更应该对所有问题进行认真地讨论。”王秉刚透露,《规划》出台的前前后后,至少有8个部委参与到制定工作中,而参与其中的企业和专家则更多。在经过多方数次的讨论、修改之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终于在今年4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并在7月9日正式向外界公布。与此同时,《规划》的年限也由最初的“2011~2020年”改为“2012~2020年”。

  “《规划》反映了业内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一份科学、务实的规划。”对于一些媒体中提到的“规划平息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之争’”一说,王秉刚并不认同。

  “任何规划的制定,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很正常”,但将其上升到“路线之争”则有夸大之嫌。

  “这个规划的公布,肯定会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根据《规划》,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千米,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千米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配套能力也将明显增强,并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体系。

  500万辆产销量催生巨大蛋糕

  根据《规划》,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如果按目前的发展速度,2020年完成5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王秉刚表示,要想完成规划中制定的目标,还需要国家在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院士则表示,在技术问题和市场配套设施完善之后,对于完成《规划》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持乐观态度。

  据王秉刚透露,今年一季度,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就已经突破了一万辆。相较去年的销售数字已有可喜的进步。

  “2020年完成5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目标”究竟潜在多大的市场商机,也许很难准确估算,但对每一家领域内的企业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重大利好消息。

  采访中,专家表示,国家政策的持续拉动、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加强,以及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逐步夯实、电池系统及动力总成系统的日趋完善,都将给电动汽车  制造商、电池材料、充电设备制造商、其他电器附件制造商、电站运营商带来不可估量的新机会。

  六大措施保驾护航

  虽然《规划》中提出的产销目标将给行业带来大量商机,但不可否认,若要全部实现,可谓任重而道远。为此,《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如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支撑、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认为,中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需要充分落实六大措施。首先,要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其次,要合理规划重点和产业布局,要优先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小型节能汽车,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持续跟踪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第三,要完善标准法规体系,争取在短时间内基本建立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体系。第四,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进节能汽车的推广普及工作,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试点、示范工作。第五,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引导作用,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引导政策。第六,要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