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这个曾经的明星产业在2011年3月就像遭遇了西伯利亚的冷风一样,迅速入冬。各中小光伏企业纷纷或倒闭或减产,行业巨头也不得不裁员自保。俗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光伏市场急转直下的行情,首先冲击到的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
人才缺口约有20万
在职业院校光伏专业技能竞赛上,架设光源、连接电线、编辑程序、安装太阳能光板……不到3个小时,就安装出一台模拟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光伏专业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陌生,但在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不少企业早早慕名而来,在校园里招贤纳士,许多学生没有正式拿到毕业证,但大部分都已经签好了单位。
据悉,在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真正开设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不超过30家。湖南省只有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光伏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新能源分教指委主任委员戴裕崴教授说,因为国内缺少专门的高技能人才,一般只好招用电子、化工等专业毕业生,根据需要再培养。光伏产业大部分需要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巨大的缺口亟待高职毕业生填补。
长株潭城市圈近几年的光伏产业发展十分迅猛,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光伏专业人才奇缺。湖南某知名太阳能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太阳能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但是专业对口的人才太少了,每年缺口约有20万。
校企合作趋势更加紧密
太阳能光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加强光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对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具有积极意义。今年伊始,中科院即组织有关院士、专家,研究制定了“太阳能行动计划”,希望通过启动这一计划,推动产学研结合,尽早使太阳能成为经济上可以大规模利用的能源。6月1日,全球领先的纳米制造技术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与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签订太阳能科研项目资助协议,为这两所高等院校提供光伏科研方面的支持。此外,由南开大学和天津保税区投资公司合作建立的“国家863铜铟硒太阳能薄膜电池中试基地”中试工艺设备与大面积材料和器件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研制出有效面积为804㎝2的玻璃衬底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光电转换效率为7%,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2005年前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支撑产业因其突出优势而迅猛发展,光伏技术人才匾乏问题进而凸现。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在此形势下于2008年10月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2009年金秋,通过专业分流,全国第一届太阳能光伏专业本科班正式诞生。太阳能学院与江西及全国多家世界级光伏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联系,承担了江西省光伏技术创新团队建设重大项目和江西省高校光伏材料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光伏企业合作成立了“南昌大学-LDK太阳能研究中心”、“晶科能源材料研究所”。与著名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建立了全面合作联系,设立了“2+2”联合培养计划和奖学金;是江西省光伏材料技术创新团队项目主持单位;江西省高校光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挂靠单位;江西光伏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欧洲新型单晶薄膜电池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