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卷装进出式等离子刻蚀可构建纳米结构,以较低成本让聚合物膜具有抗反射特性

添加时间:2012-04-28 13:53:38 来源:美国商业资讯

     真空镀膜国际贸易展SVC 2012上,Fraunhofer FEP研究人员展示PolAR流程该方法可让大面积聚合物膜具有抗反射性
     德国德累斯顿----雨水、黑暗以及迎面而来汽车的刺眼光线等强光反射可能扰乱视觉甚至具有危险性。有效的抗反射性不仅对眼镜和挡风玻璃至关重要,而且还能为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加热板和三层玻璃提供最佳入射光。
    Fraunhofer IOF和Fraunhofer FEP已携手Leica Microsystems、Rodenstock和Southwall Europe等工业合作伙伴承接一项联合项目。该项目名为PolAR(编号16/N0723),由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提供资金支持,致力于开发新型、高效、持续卷装进出式流程,生产大面积抗反射聚合物膜。
    经过优化的等离子蚀刻流程可在聚合物膜上构建基于蛾眼原则发挥效果的结构。该流程可改善聚合物膜的基本粗糙度,并构建纳米结构,即分钟波峰和波谷。由于纳米结构较可见光波长要小,因此不会成为散射中心,膜可保持透明。同时,该结构会造成膜和外部介质的折射率不断变化。从而造成膜的光反射降低,例如PET膜的光反射会从12%降至0.2%。到目前为止,这只有通过四层抗反射系统的复杂镀膜才能实现。特别是,薄膜的灵活性会受到后者的不利影响。等离子蚀刻除了应用于膜,还适合让曲面底膜具有抗反射特性。
    尽管蛾眼原则已久为人知,Fraunhofer研究人员实现了决定性技术突破,使用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流程,在大面积表面构建纳米结构。卷筒进出式实验工厂中,采用Fraunhofer FEP所用流程,数公里长的膜可以每分钟数米的速度获得抗反射特性。通常用于工业真空镀膜流程的双磁控系统可在数小时内提供有效、稳定的离子电流。利用这些资源,Fraunhofer IOF开发的基础流程转而被Fraunhofer FEP应用于大面积底膜。该流程已成功应用于PET膜、三醋酸纤维素(TAC)膜、含氟聚合物膜(ETFE)和喷漆膜。
    有意者请于5月1日至3日前往在圣克拉拉举行的SVC 2012参观展台(904号),了解抗反射膜相关信息。
     SVC 2012电子束和等离子技术讲介相关信息:www.fep.fraunhofer.de/events
     PolAR项目相关信息:www.fep.fraunhofer.de/en/Geschaeftsfelder/Beschichtung_flexiblen_Produkten/polar.html
印刷级分辨率(CMYK, 300 dpi)和显示器级分辨率(RGB, 72 dpi)照片:www.fep.fraunhofer.de/press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