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太阳能光伏市场
添加时间:2012-04-21 15:12:35
来源: 国际新能源网
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步入“寒冬期”,无疑对中国的相关产业也提出了警示……
4月初,世界光伏电池制造龙头企业——德国Q-Cells公司宣布破产。这个消息不仅震惊了德国,也使整个太阳能产业寒意更浓。
受全球经济振荡、欧债危机恶化及一些国家调整光伏补贴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步入“寒冬期”。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制造国,中国又将何去何从?
直面现实:立身于“双反”的寒意中
日前,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初裁结果,中国产品被认定接受不正当补贴,不同企业将分别被征收2.9%、4.73%和3.61%的惩罚性关税。虽然较低的关税几乎难以看出惩罚的意味,让国内的企业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业内人士指出,5月16日的反倾销初裁是此次中美光伏对决的“攻坚战”。诸多迹象表明,结果或对中国企业不利。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美国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同时,德国光伏界也计划于近期向欧盟状告中国光伏产品廉价倾销。欧洲各国的效仿,对国内光伏企业的打击将更加沉重。
我国太阳能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2004年仅占全球市场的5%;2007年产量跃居全球首位;2010年所占全球份额已经超过50%.目前,中国光伏制造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林林总总的大小企业有七八百家。
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表示,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358亿元左右,其中亚洲市场约占21%,美国市场还不到15%,欧洲市场则接近57%.
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2012年,将是光伏企业大浪淘沙的一年,也是中国光伏企业的转型年。
寻找蓝海:在大浪淘沙中转型
“防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引起了普遍关注。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欧美的贸易保护日益严重,受到“双反”的多晶硅光伏产品的出口面临日益严峻的情况,国内太阳能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而转型的方向,就是基于染料敏化氧化钛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瑞士投资银行Sarasin在《太阳能产业——激烈竞争下的适者生存》的太阳能产业可持续性研究报告中指出,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顶级公司将迅速扩张。在第一太阳能、夏普、昭和壳牌、通用电气和汉能控股的带动下,预计到2013年,薄膜太阳能产业能够达到32%的年均增长率。
与传统的晶体硅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原材料省、低能耗、无污染、低成本、便于大面积连续生产等显著的优势,在促成光电建筑一体化、提升建筑美感方面也具有先天优势。另外,薄膜电池在早晚、阴天等弱光条件下,仍可产生电能,因此,在同样地理和气象条件下,全年发电量比晶体硅电池高出10%到15%.
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未来将为我国光伏产业开辟新的市场蓝海。
打开内需:“家家用电”到“家家发电”
数据显示,中国是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大国,却是使用小国,9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占社会用电总量不到0.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大规模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团体提案。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美将发展太阳能作为新能源战略的突破口,以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发展太阳能的主要路径,抢占能源革命制高点。 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太阳能发电中的运用比重超过80%.欧美发达国家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建筑物屋顶及外立面相结合,每个建筑就是一座小型发电站,实现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不用占地,不需要远距离传输。
从技术来看,目前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环保无污染第二代、第三代非晶硅薄膜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技术和弱光发电等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装备制造、电池生产到发电整个产业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获得欧美严格的认证。
从需求来看,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大规模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潜力巨大、正当其时。
“大规模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积极影响。”李河君说。
2011年3月,住建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
全国工商联的提案建议:国家可采取先试点后大范围推广的做法,对已建和在建的工商业及居民建筑,凡是经过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改造的,分别作出较大力度的契税、房产税等相关税费的减征和免征政策;将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改造作为新建建筑审批的先决条件,鼓励自发自用和上网,与电网实行净电量结算。同时,通过信贷优先、利率优惠等专项政策,鼓励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生产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