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加快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添加时间:2012-03-26 12:52:54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深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目前,期货市场与能源相关的商品期货有焦炭、甲醇、PTA等。此前2010年筹划中的动力煤因多种因素未能上市,但大商所已完成炼焦煤的前期准备工作,炼焦煤有望在今年上市。近期,证监会在资本市场规划中已将原油期货纳入期货市场建设。随着能源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化,期货市场在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将逐步显现。 
    煤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来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为70%。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推动煤炭价格改革,促进煤炭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煤炭价格改革脱胎于计划经济,由于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国铁路运输瓶颈长期难以解决,我国煤炭价格改革长期滞后于其他商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化配置资源改革的需要,我国政府加快煤炭市场化定价改革,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初步形成了市场配置煤炭资源的定价体系。概括起来,煤炭价格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以前,由原煤炭工业部和国家物价局对煤炭进行政府定价。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第二个阶段是1993年至1998年,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价格双轨制。这一阶段,国家逐步放开了煤炭市场价格,政府对于煤炭的主要用户——电力行业计划内用煤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家计委确定指导价,计划外电煤以及其他行业用煤实行市场价。第三个阶段是1998年至2001年,这是煤炭市场化改革的转型探索阶段,国家大力推进煤炭市场交易机制的研究探索,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第四个阶段是2002年至2008年,该阶段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新机制。第五个阶段是2009年至今,煤炭价格全面进入市场化,政府基本不再调控煤炭市场价格,对电煤价格也不再进行干预。 
    虽然目前我国煤炭价格体系未完全实现市场化,但煤炭价格整体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和改革的渐进、可控和有利于宏观调控的特点。 
    对价格调整由较多到逐步减少。2005年以前,煤炭价格受政府限制较多。到2005年虽然国家对重点电煤价格仍然限制,但是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对价格的限制程度减小,煤炭价格的浮动范围加大。并且,不再限制煤炭价格变化幅度。2006年以后,除特殊情况外,国家基本上不再限制电煤价格的上涨幅度。逐步取消对订购合同的数量限制。国家对于煤炭订购的数量由对参与衔接的电煤客户作最低数量限制,到逐步不作限制。但供需双方企业应根据产品结构和实际需求签订合同,严禁签订虚假合同。煤炭价格逐步由市场经济规律确定。坚持以质论价、同质同价、优质优价的基本原则,对长期大宗合同可自愿协商价格优惠。同时,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为电力竞价上网奠定基础。保持对煤炭价格的宏观调控。在不断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国家并没有对煤炭市场和煤炭价格的剧烈变化置若罔闻,而是在煤炭市场供求及煤炭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行政干预和宏观调控。 
     目前煤炭价格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煤炭铁路运输瓶颈没有解决和煤电价格体系没有理顺,这些因素一方面造成煤炭生产不能按需生产,而只能按运力生产,每年发改委组织的煤炭产需衔接会都异化为煤炭铁路运力分配会;另一方面,煤电价格体系没有理顺,煤电需求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需求程度。 
     为此,国家发改委在总结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在今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2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的煤炭市场体系。全国目前已建成8个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全国性的煤炭交易市场近期有望在北京挂牌。煤炭交易中心如果能真正运作成功,将可以充分理顺煤炭供需及价格关系,并且减少因运力紧张和物流成本加大对煤炭价格高涨的影响,为动力煤期货的上市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原油价格改革涉及面积广、影响力大,改革的复杂程度和艰巨性是其他任何商品都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原油对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力,我国更需要加紧制定、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通过推出原油期货来完善国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而增加我国在原油定价机制上的发言权,维护我国的战略利益。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只是迈向市场化定价的重要步骤,完全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才是我国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但油价的完全开放需要诸多条件,如需要在勘探、流通、进出口及制度上实现市场准入,需要丰富市场参与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显然,由市场供需决定的竞争性的原油定价任重而道远。 
     美国在经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对原油价格受制于人深感不安,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别是强力推进市场化机制和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削弱了欧佩克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控制。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面对越来越大的能源约束,我国需要加快原油价格定价机制,适时推出国内原油期货交易,不断增强我国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