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光伏产业瞄准内需

添加时间:2012-02-09 10:57:22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2011年,大部分光伏企业过得并不轻松,多年来行业因高速发展而被掩盖的积弊终于集中爆发。
  外需受压、内需不振导致产品销路无门。我国光伏产品大多依赖出口,而国内光伏市场又长期“休眠”,以致业内人士发出我国“有光伏产业,无光伏市场”的感慨。在欧债危机面前,这种弊端暴露无遗。
  产能过剩、产品雷同导致价格失去竞争力。大量投资始终徘徊在低水平建设阶段,产能出现严重结构性过剩。由于科技含量、品牌附加值偏低,企业在国际市场议价能力几乎为零。此外,不期而至的“双反”调查更是令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无论如何,一场残酷的市场淘汰在所难免,只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企业,才能在这一生死大考面前得以生存。
  技术创新是光伏产业保持竞争力的利器。光伏企业要集中力量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利用技术创新实现差异竞争。现在的状况是虽然低端产品过剩,但高端产品却依然稀缺。国内少数能够开发彩色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因为产品满足了美观与环保双重需求,订单源源不断,这对大多数国内光伏企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国内外市场并重是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我国光伏产业需求潜力巨大,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日益清晰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必须尽快摆脱对国外市场的严重依赖,真正两条腿走路。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行业发展的低谷。但也要看到此次危机的积极一面,因为行业的低谷往往可以倒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端领域发展。光伏产业发展必须抛弃前一段时期过度依赖资金投入、低水平建设的粗放模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抢占产业制高点,切不可再走老路。
  经历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行业低谷之后,众多光伏企业终于听到了一些令人宽慰的消息。先是2月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市场预计今年规模将超过去年600兆瓦水平;随后研究机构Wind资讯发布数据显示,在已公布2011年度业绩预告的48家太阳能发电板块上市公司中仅15家出现预减,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对于长期依赖国外市场,一直走产能扩张、买设备、加工再出口道路的光伏产业来说,危机是否已经结束?抑或产业整合、转型升级的过程仍将持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