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约束为风电发展最大障碍
添加时间:2012-01-16 11:25:55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电力市场约束已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如是说。
史立山是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2012年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做上述表示的。他透露,全国风电工作会议将于春节后召开,会议将就如何推动我国风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行集中研讨和专题部署。
“冷静思考,我们风电确实问题不少”
史立山指出,2011年是中国风电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另一方面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比如风机起火、风塔倒塌、风电运行大规模脱网等等。
“冷静思考,我们风电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史立山说“一是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无论是项目布局还是设备制造,都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统筹安排,一些企业甚至不顾市场环境、不顾技术条件盲目发展;二是行业企业管理粗放,行业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不够严格,一些企业把抢资源、上项目作为主要目标,对技术和质量特别是对未来运行重视不够,由此造成风电场事故频发;三是并网难和弃风问题十分突出。”
史立山认为,这些问题都与风电发展不成熟、行业管理不规范密切相关。
据了解,也许正是认识到这些矛盾和问题,国家能源局2011年在加强行业管理方面做了诸多积极探索,包括风电核准项目的计划管理、更加支持分散式风电发展、风机设备强制认证、风电场的预测预报、风电供热市场的示范等等。此外,还开展了很多研究,包括风电市场消纳和并网问题研究、风电的配额制政策研究等等。
然而,史立山坦言,国家能源局的上述探索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风电发展面临的环境并没有质的变化,而且近期要实现大的突破也很难。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电力市场对风电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即风电运行难以成为影响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要解决风电发展面临的问题,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史立山强调说“目前电力系统运行仍以计划手段为主,有关政府部门仍要制定发电厂的发电计划,输电、配电和供电没有分开,电价不能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和资源特性,电力调度缺乏独立性,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形成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这对促进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十分必要。这个体制应该是地区间开放的,电价应能够反映供求关系、环境成本和自然特性,调度原则也应该是公正透明的。”
来自业界的一组数据证实了史立山的判断:2011年我国风电全年发电量预计在700亿千瓦时左右,尽管与2010年的501亿千瓦时相比增幅在40%左右,但与2010年风电发电量同比81.41%的增速相比,2011年风电发电量增速却出现大幅下滑。有分析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现行电力体制导致的并网难和弃风问题。
“风电是特殊产品,须首先解决好市场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产业发展和产品生产的基础,只有把市场开拓好了,产业才能发展,产品才有销路。”史立山说,“风电是新的产业,也是特殊产品,必须首先解决好市场问题,要把开拓风电市场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史立山说,风电的主要弱点是资源的随机和间歇,风电要大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来看,解决风电的不稳定问题有几个途径:一是扩大电网规模,稀释风电的不稳定性;二是合理的配置电源结构,实行合理补偿运行;三是开发适应风电特点的用电负荷;四是建设大规模的储电设施。
“如果能够跨区联网运行,我国风电肯定可以大发展。”史立山分析说,到2011年底,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已有10 .5亿千瓦,其消纳的风电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但是,现在风电确实在一些地方遇到了市场的制约。
谈及储能技术发展对风电市场的影响,史立山认为,从近期来看,大规模储能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从长远看,还有更多的储能设施———比如电动汽车等等。适用风电特点的用电负荷,目前最有效的是电供热。因为热也是重要终端能源形式,我们现在每年为了供热,要消耗很多能源。热是可以储存的,现在关键是要看这种电供热的经济性如何。火电和风电的补偿运行,从技术上没问题,关键是一个合理的机制。应该建立一种机制来解决“火”与“风”补偿运行问题,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因此,在电力管理体制难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在开拓风电供热市场和实现与其它机组补偿运行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史立山说,应该把风电的建设和火电联系起来,在某个电力系统内,特别是在风电集中的电力系统,任何投资者要建设风电,就必须要有必要的火电,在实际运行中由火电承担补偿运行作用,风电大发的时候,火电要相应降负荷。希望这是同一利益主体。
“当然,有水电参与进来效果会更好。”史立山补充说“问题的关键是要在风电与水电、火电等补偿中形成一个好的利益补偿机制。”
“中国风电发展,已到了全面评估的时候”
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电大国。与此同时,风电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也继续暴露。对此,史立山指出:我国风电发展已经到了进行全面评估的时候。
大而言之,我们如何从风电大国变身风电强国?风电行业怎样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小而言之,我们的风电场设计怎样?风电机组质量和性能如何?风电场的运行管理处于什么状态?用什么样的指标进行评价?史立山说,这一切都需要加强行业评估。
他认为,推动风电发展主要还应依靠风电行业的力量,要树立正确的风电发展观。
首先,要树立长远发展的观点,打好发展基础。风电是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这就是说它的发展更要着眼于长远,而不仅仅是为了当前,当前主要是打基础,要真正树立品牌意识,以质量和服务来取胜。
其次,要树立风险意识,选择好风电发展的技术路线。风电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是风电设备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近年来我们风机制造业突飞猛进,多家大型风机制造商都在研发和生产2兆瓦、3兆瓦、5兆瓦甚至更大的风电机组,采取的技术路线也不尽相同,有直驱的,有双馈的;有三叶片的,有两叶片的;有水平轴的,有垂直轴的。应该说,我们的风机还没有经过足够的时间考验,还潜伏着较大的系统风险。所以,我们的风机制造企业、风电投资企业,都要有风险意识,要稳扎稳打。
其三,要加快提高风电行业管理水平,特别是要提高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数字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对于风电而言,包括风能资源的数字化、风电设备的数字化、风电场管理的数字化,要加快实现风电从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