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市值超千亿、潜力仍巨大的新能源巨头们
添加时间:2021-06-30 18:49:11
来源:爱股票
近日,“单晶硅片龙头”中环股份连续上涨,6月25日最高价36.85元/股,总市值站稳千亿以上,成为光伏“千亿军团”中的新一员。
中环股份的股价走势,展现了中国光伏行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能源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千亿或许只是起点,未来必定会有更多千亿甚至万亿规模的巨头出现。
华夏能源网特别精选了几家规模千亿以上、未来依然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明星新能源企业,看看他们最新的布局和动作,谨供广大投资机构和股民朋友们参考(本文不做投资建议):
宁德时代:全面发力储能,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2021年5月,宁德时代总市值突破万亿规模。截至6月28日收盘,宁德时代总市值为1.15万亿,流通市值达10024亿元。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目前,宁德时代三大业务分别是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其中,动力电池系统是宁德时代主要收入来源。
作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拥有业内最广泛的客户基础。特斯拉、戴姆勒、宝马、大众、丰田、本田、现代等全球知名头部车企皆是其核心客户。数据显示,2018-2020年,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6.1亿元、457.9亿元、503.2亿元,净利润分别达33.87亿元、45.60亿元、55.83亿元,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91.7亿元,净利润19.52亿元,涨幅均超过100%。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宁德时代2020年业绩报告中,其储能业务营收为19.43亿元,同比大增218.56%。而相对业绩亮眼的储能业务,其动力电池系统营收占比稍有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宁德时代全面发力储能市场的动作不谋而合。
多家分析机构指出,未来我国储能市场规模为万亿级别。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储能装机量要达到30GW,而当前国内的电化学储能规模只有3.28GW,潜力相当大,无疑可以成为宁德时代新的利润增长极。
5月21日,在宁德时代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曾毓群透露,宁德时代将于2021年7月份左右发布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可以缓解未来锂矿不够用的情况,其潜在应用领域又是储能,可谓是宁德时代多方面战略布局的点睛之笔。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在锂电池储能业务上再获突破。6月3日,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在宁德时代召开会议,对“100MWh级新型锂电池规模储能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评估。该项目攻克了12000次超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储能专用电池核心技术,达到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的项目指标,一举突破了国家目前的锂电池储能技术瓶颈,对未来新能源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6月15日,宁德时代与中国能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技研发、储能系统产品和产业合作、储能项目以及重点区域市场、国际业务拓展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牢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展示了宁德时代深入储能市场,打造可靠“关系网”的决心与目标。
隆基股份:光伏龙头布局万亿氢能市场,前景可望
早在2019年,隆基股份总市值便已破千亿级别,是A股第一家市值破千亿的光伏企业。2021年1月,隆基股份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截至6月28日收盘,隆基股份总市值为4638.9亿元,流通市值达4638.8亿元。
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业务覆盖光伏材料、光伏发电设备和太阳能电站系统,是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也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单晶光伏产品制造企业。
2020年,隆基股份全年营业收入545.83亿元,同比增长65.92%;净利润为85.52亿元,同比增长61.99%。2021年一季度,隆基实现总营收158.54亿元,同比增长84.36%;实现净利润25.02亿元,同比增长34.24%。
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截止2020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85GW、电池产能达到30GW,组件产能达到50GW,皆为全球第一,而这些数字如今还在持续扩大;在产品上,隆基于今年6月推出了基于N型TOPCon结构的组件产品——Hi-MO N,其量产转换效率达22.3%,量产功率达570W,是一款可为大型地面电站带来超高价值及更低度电成本,是有望引领行业在组件效率与发电量上突破进化的旗舰之作。
而更为重要的是,眼下隆基正在积极布局万亿级氢能市场。今年3月,隆基宣布入局“光伏制氢”,截止今年6月,隆基股份已连续签约了11个氢能项目,堪称跑步入场、快马加鞭。
随着光伏、风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及可再生能源电力规模的持续扩大,具备能量转换桥梁功能的氢能在未来将成为新能源产业的关键。通过提早布局,隆基或将“氢”松登上龙头宝座。
三峡能源:交易10天8次涨停的新能源“茅台股”
2021年6月10日,三峡能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首发募资227.13亿元,是今年以来的最大A股IPO,也成为目前中国电力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IPO。
在登陆资本市场10个交易日后,三峡能源迎来8次涨停。6月24日,最高价达8.79元/股,截止当天收盘,三峡能源总市值为2091亿元,流通市值达508.7亿元。
三峡能源是以风电为主业的新能源企业,其三个核心业务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与中小水电。其中,风力发电是其主要营收来源,2020年营收72.96亿元,占比达64.48%。早在2006年,三峡能源就布局了海上风电,并填补了多项海上风电升压站的行业空白。预计到2021年底,三峡能源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超400万千瓦,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近四年来,三峡能源明显加大了对光伏电站的投资力度。去年,三峡能源光伏装机容量较2017年末增长了157.53%。至此,三峡能源已成为风电和光伏发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在风电和光伏产业市场装机量分别占比3.08%和2.14%,发电量分别占比3.27%和2.41%。
未来,除风光外,碳交易或将成为三峡能源新的利润增长极。三峡能源曾公开表示,自2006年欧盟碳市场启动后便一直参与国际和国内碳市场交易,公司也配有专人进行碳资产管理。当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如火如荼,三峡能源在此领域可谓正当其时。
更为重要的是,三峡能源背靠三峡集团,这是极具支撑力的背景。三峡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其清洁能源占比在94%以上,“预计未来三年公司的营收复合增速在30%左右,届时三峡集团将成为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 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公开表示。
根据三峡集团“十四五”规划目标,未来5年,三峡集团新能源装机要实现7000万至8000万千瓦的目标,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翻4-5倍,三峡能源正是其完成目标的关键主力。
通威股份:全球第一硅料、电池厂商领衔布局HJT
2020年7月,通威股份成为A股第二家市值破千亿的光伏企业。截至6月24日收盘,通威股份总市值为1864.09亿元。
通威从渔业起家,2007年正式进入多晶硅行业,此后迅猛发展,如今已是全球硅料及电池片龙头企业,出货量皆为全球第一。
2020年,通威旗下产品持续保持满产满销,电池及组件出货量22.16GW,同比增长66.23%,硅料至今仍是供不应求。
2021年一季度,通威实现营收106.18 亿元,同比提升35.69%;实现归母净利润8.47 亿元,同比上行145.99%。
在战略规划上,目前通威正在积极扩张产能与布局下一代光伏技术路线。
在产能方面,通威现有硅料产能9万吨。2022年底之前,通威要新投硅料15万吨产能,实现产能翻番。与此同时,通威电池片产能也在继续扩张,通威表示,随着眉山、金堂大尺寸项目的陆续投产,预计2021年底公司太阳能电池年产能将超过55GW。
根据通威股份发布的《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20-2023年发展规划》,其太阳能电池业务累计产能目标为:2020年30-40GW,2021年40-60GW,2022年60-80GW,2023年80-100GW。这一扩产规划,将确保通威在未来几年内依然是电池片领域的绝对霸主。
在下一代光伏技术路线方面,通威表示,公司将积极开展包括HJT、TOPCON等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量产主流技术路线的中试与转化,同时保持对前瞻性技术的跟踪与研发论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通威HJT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5.18%,并将建设1GW规模的HJT中试线,其目标是量产效率达到25%,良品率达到98%。
阳光电源:逆变器+储能龙头,现已进军氢能市场
2020年12月,阳光电源市值正式突破1000亿元,成为逆变器企业中第一家破千亿、A股光伏企业中第三家破千亿的企业。截至6月28日收盘,阳光电源总市值为1592.73亿元,流通市值达1197.56亿元。
阳光电源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阳光电源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截至2020年12月,阳光电源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154GW,全球市占率达27%左右。
与此同时,阳光电源也是全球最有经验的储能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020年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系统集成市场出货量均位列中国第一,同时是中国储能企业出海冠军,连续第五年登上储能系统集成商榜首。
2021年一季度,阳光电源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81.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142.45%。6月2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阳光电源以438.96亿元的品牌价值登榜,较上年增长143.18亿元,排名持续跃升。
已在逆变器、储能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阳关电源,现正在发力氢能市场。今年以来,阳光电源在氢能领域屡获重大突破。
3月,阳光电源发布国内首款、最大功率SEP50PEM制氢电解槽。
5月,阳光电源旗下新能源开发投资平台阳光新能源将在内蒙古自治区投资设立现代能源研究机构,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现代能源发展规划,创新打造一批制氢示范项目。
6月,阳光电源正式成立合肥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由阳光电源100%控股。本次阳光电源成立氢能子公司,将为其深入探索氢能未来迈出关键一步。
信义光能:全球最大光伏玻璃制造商将翻倍扩产
2020年10月,在港股上市的信义光能(HK:00968)市值正式突破1000亿元。截至6月28日收盘,信义光能总市值为1441亿元港币。
信义光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制造商,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玻璃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目前已拥有总计日熔化量6800吨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占有全球超过30%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信义光能也在积极投资光伏电站,截止2020年底,信义光能投资建设的地面和分布式电站累计并网已超过3.3GW。
6月16日,信义光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纯利将大幅增加100%至120%,上年同期纯利为14亿港元;主要原因为上半年太阳能玻璃产品平均市价同比有所上升,主要太阳能玻璃产品销量有所上升。
信义光能预计,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增加,以及双层玻璃及双面组件渗透率的提高,对薄片玻璃的需求不断增加,预计太阳能玻璃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高位。
对此,信义光能将于2021年加快新增产能的建设工作。于安徽新建的四条日熔量各为1000吨的太阳能玻璃生产线,最迟一条将于今年年中开始运营。其中期还计划新增16条太阳能玻璃生产线,位于张家港及安徽省,日熔量各为1000吨,目前筹建工作已展开,其中位于张家港的4条新生产线的建设工程预期可于2022年完成。
中环股份:转国营为民营,激发硅片市场新变局
2021年6月,中环股份(SZ:002129)市值再次突破1000亿元,重归A股第四家市值破千亿的光伏企业。截至6月28日收盘,中环股份总市值为1098亿元。
中环股份致力于半导体节能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创投于一体的上市公司,拥有独特的半导体材料-节能型半导体器件和新能源材料-高效光伏电站双产业链。
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65.2%;归母净利润为5.4亿元,同比增长115%。该季度中,中环股份光伏单晶硅片对外出货量折合13.2 GW,外销硅片全球市占率41%,位列全球第一。
2020年,TCL科技成为中环集团100%股权的最终受让方,意味着中环股份的身份已由国企转变为民企。相较于国企,民企的管理方式更为灵活,决策流程更为直接,利于企业经营。
今年2月初,中环股份宣布在宁夏投建50 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这是中环混改后的第一笔投资,也是其史上投资金额、产能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达产后,该公司单晶总产能将达到135 GW以上,直逼目前全球硅片的龙头——隆基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光伏行业主要分为主推210mm和182mm硅片的两大阵营。中环股份为G12阵营的主要发起者,G12产品即为210mm 硅片,而隆基为M10硅片的主力,M10产品即182mm硅片。
按目前产能规划,中环股份或在2022年与隆基股份一较高下,这同时也是两大阵营的对决,届时必然会激发硅片市场新变局。
伴随当下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都加快了上市的步伐。以光伏行业为例,当下光伏概念股数量已有236家。时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曾表示:“现在上市的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光伏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辅材辅料企业上市数量正在增多。这说明中国光伏行业的综合实力正在增强,短板正在补齐。”
另一方面,目前储能概念股数量已达73家,氢能概念股数量已达101家,如中储国能、国富氢能等新能源相关企业皆在筹备上市,未来步入上市的新能源企业数量必会持续增加。基数的持续扩大,意味着新能源产业日后将催生出更多千亿级别的巨头,属于新能源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落地。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