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河中游的中国煤炭重镇陕西神木县经过多年开发,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局面,凸显了煤与水的矛盾。
窟野河上游的乌兰木伦河也是同样的干枯场面。摄影:谢玉娟
(来源:微信公众号“界面” 作者:谢玉娟)
塌毁的村庄
深冬,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武成功村周围大片的土地已经荒芜,枯黄的野草高达膝盖。土地、荒草和远处的山脉都是清一色的土黄色,旁边的山体因采石被挖去一半,像是被一把钝斧从中劈开,黄褐色的岩石参差不齐地裸露出来。
魏正法位于村子中的房子已倒掉了一半,只剩下两面墙体和几近坍塌的屋顶还勉强支撑着。两道长长的裂缝将一面墙劈割成了三块。
屋外的地面早已开裂,裂缝有成人的拳头那么宽。院里的井因为地面塌陷而错位扭曲,井口被压挤得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大小。
向远处看去,这片方圆几公里的区域已经整体沉陷了约四五米,在边缘处还能清晰地看到地表下陷的痕迹。
魏正法的家就位于这快煤矿塌陷区的中央。七八年前,武成功村大部分居民在政府安置下搬到了不远的李家畔移民区。
如果不是看到从前的照片,你很难想象武成功村曾是个绿树如荫的好地方。
这种改变都原于近年来这个地区近乎疯狂的煤矿开采。
武成功村和李家畔均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村子下面就是中国已探明的最大煤田——神府东胜煤田。过去二三十年机械化大规模的煤炭开采改变了村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轨迹。
经过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神木县已然成为中国第一产煤大县,也是西部最大的火电基地。这令神木这个曾经偏远贫穷的西北小县一度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也造就了一大批一夜暴富的煤老板。
但与之相伴的,是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地面塌陷、河水断流、草木枯死、村庄毁弃。
新华社2008年的一篇报道称,神木县因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面积达56.16平方公里,损毁耕地2.3万多亩,1900户6700多农村人口成为“生态灾民”。
魏正法就是这些“生态灾民”中的一个。
魏正法今年60岁,有一张标准的国字脸和古铜色的皮肤。他的腿脚不是很便利,走路久了常常需要用止疼片来缓解疼痛,但大多时候精气神十足。
魏正法每年都要跑回武成功村去种几亩地。摄影:谢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