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首要目标在于保障农产品安全。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复杂,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至达标水平并不能确保农产品安全达标。
我们必须突破国外既有理论和技术模式,研发农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产业可发展、易于大面积推广的技术。治理技术与产业体系需要结合。
——源自李芳柏老师的一段话
李芳柏:博士,博导。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获得者。
▼ 问:李所长好,您多年来主要从事土壤重要物质循环与土壤污染控制研究,尤其对于红壤铁循环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的研究,您当年杰青的项目应该就与此有关?那么对于土壤中的铁循环研究,它是您做研究的一个视角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吗?
李芳柏:是的。因为我是做环境化学起步的,所以关注的污染物会多一些。我当时杰青的项目是红壤铁循环及其环境效应。我把我的研究就是把铁作为核心,比如铁循环和农药,现在我们进行的是铁循环和镉的有效性、砷的有效性之间有一些什么关系,所以我的观点是什么呢,在土壤中本身有铁的物质,它在土壤中是作为矿物质存在,这些重金属的有效性与矿物质的溶解,跟矿物的成矿,他都是有很大的关系。这些物质的循环,包括矿物过程,也有很多微生物来参与,所以它的有效性都是跟这些化学过程和微生物相关的,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通过正面去调控它,比如说土壤中有效性镉的浓度降下来,砷的有效性浓度降下来,那么阻物中的浓度也会降低了。主要是这个思路。这个也是我做研究工作的一个切入点。我所有的研究工作的出发点也都是从这个原理出发的。
▼ 问:也是这个思路,您在进行目前的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工作?您曾经讲到,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复杂,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至达标水平并不能确保农产品安全达标?
李芳柏:是的。从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角度来讲,并不是把土壤中的浓度降下来,而是去把重金属的有效性降低更有效。对于农田来讲,不要进入农作物的可食部位就是安全的。比如湖南稻米超标的面积,有三分之一不是因为土壤超标引起的,是因为本身的重金属有效性高引起的。同时也有很多元素,比如汞,像我们珠三角地区汞这个元素,它的低平均值是很高的,主要是由于沉积,地球化学原因引起的,有很多地方汞的平均值有1,但是农产品是不超标的,它根本不存在汞超标的这个问题,那如果说我们也去治理汞的话就没有意义。
▼ 问:您说点位不等于面积、超标不等于危害,那么广州珠三角地区土壤汞超标的案例,土壤重金属超标,但农产品是安全的,您认为无须进行治理?对于目前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来讲,这是属于小概率现象还是常规现象呢?这其中,您做了前期的调查工作?
李芳柏:这类现象目前已经存在,而这些案例,说明光治理土壤还不行,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一定需要土壤和农产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我们对珠三角地区土壤汞超标的面积做过详细调查,珠三角是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土壤中汞超标面积占18%,这里面它的农产品是不超标的,所以对于汞超标问题,我们需要去治理吗?是不需要的,4万平方公里,汞超标占18%,那得花多少钱?因为农产品不超标,所以我们不需要花这个钱啊,没有必要啊。当时,在珠三角地区,汞这个问题还是引起争议的,我们是从科学的角度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和生态安全的问题,如果不涉及到,我们是不需要管它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治理之前,是需要先进行风险评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