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壁挂式交流充电桩、落地式交流充电桩、智能路灯交流充电桩、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我们如今可以研制并生产的充电桩越来越多。然而,充电桩未来将如何发展?究竟何种充电桩才最适合未来的充电市场?充电市场问题多多,充电桩(企业)又该如何“以柔克刚”?
充电桩市场面临的现状:刚需却又“需不受补”!
充电设施在近十年时间发生的一些历史年鉴性事件: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充电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在主流的充电设施的技术及产品包括:
(1)技术类型包括:电池换电技术、交流充电技术、直流充电技术
(2)主要的衍生出来的产品:壁挂式交流充电桩、落地式交流充电桩、智能路灯交流充电桩、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分体式直流充电桩等等。
(3)按照工作模式还有还分:单枪单充、双枪轮充、双枪均充、多枪轮充等。
但是在有这些技术产品之后,如何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还有就是在营收和运维方面怎么才能实现实时数据收集及整理呢?那么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系统。
例如:为充电桩安装提供服务的安装服务管理平台,它是为购买充电桩的客户提供安装服务的一个系统性管理平台。
在充电桩的安装流程中提供的功能有:
(1)为自安装客户提供可行性技术支持,预约、联系、跟进安装充电桩;
(2)快速响应上门勘测安装环境,提供安装方案;
(3)提供安装方案,合理价格;
(4)安装人员均受专业培训,标准化流程作业。
还有就是充电站运营管理系统。在系统的管理下,能够让充电桩管理企业能在一个运维管理系统中,实时与下属充电桩进行通讯,能下达各项指令到各个充电桩,监管下属各个充电桩各项运营指标。同时对整各充电站运营和供电情况进行监管。
当然,如果企业再大一点,企业拥有多个充电站,则又诞生了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这样一种群管群控的中心级管理系统。这个平台让运营企业能在一个运营中心,实时与下属各站级充电站运营平台进行通讯,能下达各项指令到下级站级运营平台,监管下属站级平台各项运营指标。同时有权接管下属站级平台运营工作。
在各种各样的系统、平台都纷纷出现之后。政府为了统一管理,规范化管理需求,研发出了政府级别的充电设施监管平台,在政府层面进行对行政区域内所有充电桩运营企业、单位及个人进行有效监督和监管,按照最新物联网设计,具而细之。能在大局上进行管控、调节。
可以说,就目前而言,充电设施无论是从设计到技术还是安装、系统管理,都已经做到了有很好的保障,相对的完善。截止到今年2016年6月份,我国充电设施存有量约11万支,充电桩与电动汽车配比是1:4。也就是说,平均4台电动汽车才能分配到1个充电桩,并且充电桩建设分布很不均匀,市区繁华地段基本没有充电桩或是很少,基本都在郊区或者是一些快速路服务区内,居民小区基本很难见到。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充电问题,全国已有60个省市出台了推动充电设施建设的相关文件,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有望建成充电桩超过18万个。
去年国家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中,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业内称之为“双五百万”目标,即车桩比接近1:1。
而官方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8.3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3.2万辆。
用户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也正是目前充电产业的最大命门。